分享

中国历史为何对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征服中原只字不提?

 怡阅轩 2019-05-10

答:应该是提问这个问题的人读书太少,或者说,读中国历史书太少,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突然听别人说起后唐、后晋、后汉是沙陀人建立的王朝,忍不住大惊小怪,发出了“中国历史对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征服中原只字不提”的怪论。

实际上,凡是正儿八经地介绍这段历史的书籍,没有一本不提到沙陀人的。

传统戏剧《沙陀国》、《飞虎山》、《珠帘寨》等等剧目,更是浓墨重彩、绘声绘色地讲述沙陀人李克用父子建国的故事。

喜欢历史、谈论历史和研究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李克用父子、石敬塘父子、刘知远父子是沙陀人。但大家为什么都是轻描淡写,没有特别强调呢?

原因很简单。

这些人建国,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并非题主危言耸听的“征服中原”。

还有,中国古代历史上,让人印象深刻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除了蒙元和满清之外,还有五胡十六国的汉赵(后称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等等。

这些政权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它们在建国过程中实施了严酷的民族迫害,对本民族之外的人民大肆杀戮,以至于血流成渠、白骨成山,罪行累累,孽业深重,让后人心有余悸。

相较而言,同样处于五胡十六国当中的成汉、前后南北凉、前后秦,以及后来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虽然统治者也是少数民族,但民族之间的迫害少,从而他们的少数民族身份就容易被人们淡化。

华夏民族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并不排外,对内外之分也不拘束于血缘、种族,而是以文明礼义作为标准——即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夏,不合者为蛮夷。

楚国曾以蛮夷自称,但其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不复以蛮夷视之;郑国本为诸夏,因行为不合义礼,被目为夷狄。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豪迈和开放的朝代,其名臣名将如哥舒翰、白孝德、高仙芝、李光弼、李思义、仆固怀恩、浑瑊、李光颜、王庭凑、张孝忠、李宝臣、李唯岳、史宪臣、孙万荣、孙孝哲、李楷洛、王思礼、李思道、金人问、李元佑、康待宝、康日知、李国臣、骆光先、何稠、何潘仁、瞿昙谦等等,全属少数民族,但如果不特别说明,又有多少人会在意他们的少数民族身份?

李克用在中原建国,是打着恢复大唐的旗号和屠唐篡位的恶魔朱温干仗,属于匡扶正义,在乱世中重构有序社会,中间丝毫没有民族压迫,则又有多少人介意他们是沙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