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银元的发展,为何会诞生银制银币?

 半梦书斋 2019-05-10

你好,谢谢邀请。中国流通机制银元仅限于近代的短短几十年,而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一直都是以铜作为货币基础,银真正作为货币参与市场流通的历史不过从南宋开始,到了明晚期才正式作为法定的货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兑换。
&明代十两银锭

在明万历之前,银子在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基本上都是用于制作银器,我们在《水浒传》里看到的那种上馆子用银子付账只是一种文学夸张。(当时官府对银子的管控极严)如果银子真像这样随处可见,那明代也不会为了铜严重不足而大量印发纸币(大明宝钞)了,宋代铜钱大量外流,明代也是如此,导致明代一个三百年的大朝代铜钱铸造量极少(很多被日本套取)。

从历代官员的薪水我们可以看得出,清代以前官员的工资都是铜钱和粮食以及绫罗绸缎,直到清代才用银子代替铜钱发放工资。中国长期使用铜本位的货币制度,这跟中国的富铜贫银是有一定关系的,这种情况直到明末万历年间南美白银大量涌入中国才得以缓解,银子弥补了铜钱不足的难题,并顺势成为法定货币。

清光绪以前,中国的银子流通都以银锭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由于各地铸造银锭的标准和样式都不同,虽然有官府监制,但仍然是不足重,成色重量不一,很难进行全国范围的流通。而银票到了咸丰年间才出现(金庸先生小说里在康熙时期用银票是不存在的,清早期政府不会发行宝钞,更不可能发行银票),这让银子大距离的流通非常困难,商人大宗交易风险极高。

银锭或打制银饼每到一个地方,就会被当地官府重新检验成色和重量,有的还被官府取下一块,造成商民使用极其不便,即便如此,银子的成色重量依然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同时期的铜钱也严重重量不足,民怨极大。再加上光绪时期,中国开始和世界接轨,货币也必须和世界通用银币重量一致,以便更方便贸易往来。
&有验戳被取银的银锭

再者,成色和重量极其稳定的国外机制银元进入中国市场,受到欢迎,极大的冲击了清朝的货币市场占有率。这种情况下,广东省作为被外币冲击最为严重的省份,首先制作机制银币和铜币投入市场,由于含银量高于外币,很快得到市场欢迎,并推广至全国,户部也很快设造币厂铸造机制币。

银元在中国出现到退出市场被纸币全面取代,也不过六十余年,却在中国钱币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如今已成为钱币收藏最有潜力的品种,收到钱币收藏者的垂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