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解酒史话(摘)

 gutuchanyu 2019-05-10

 

自从有了酒,就不乏醉酒者。古今因醉酒而伤身、败性、殒命者屡见不鲜,因醉酒而损友情、伤风化、误大事,以至祸国殃民者亦非罕事。醉酒者自然深知酒之厉害,可常常苦于难寻“不醉之术”,难得解酒良方。其实.在中医药学宝库中就蕴藏着许多解酒的良方妙药。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多种“解毒”、“解诸毒”的中药,这里自然包涵了解酒毒之意。据史料记载,西汉以前,就有茶饼冲泡加入葱、姜、桔等配料,以此醒酒提神之方。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治饮酒连日醉不醒方及“欲使难醉”方十余首,所用药物有芜菁菜、葛根、葛藤、葛根汁、菊花末、黄柏、小豆花(子)、龙骨、刮生竹皮(竹茹)、柏子仁、麻仁、井中倒生草等。

唐代的医书《外台秘要》中引用了许多前人的古方,如“饮酒连日醉不醒九首”。据不完全统计,在《太平圣惠方》、《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医方类聚》等书中有150多种解酒、戒酒的药方,其中解酒药方有90%,戒酒药方占10%。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记载了一些药方。

自古葛根(花)善解酒

葛根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或干葛藤的干燥根。味甘、辛,性凉。具有发表解肌,升阳止渴,解热生津之功,擅治酒积。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记载葛根能“解诸毒”,此言“诸毒”当涵盖有饮酒中毒。明确提出葛根解酒者,首推唐代甄权的《药性论》,说葛根能“开胃下食,解酒毒”。其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说,葛根“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开宝本草》亦载:“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备急干金要方》记载,饮鲜葛根汁可治“酒醉不醒”。治酒醉不醒,可用鲜葛根捣烂,榨汁,取300毫升饮之,能快速醒酒;且其性味甘凉,能鼓舞胃气,对胃虚热渴,酒毒呕吐有效。

近代,日本研究人员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法,从葛根中分离出13种异黄酮和3种皂角苷,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对人体细胞的实验中,他们发现其中的一种皂角苷有强大的保肝功效,而异黄酮有强烈的消除活性氧的作用。科学家认为,葛根中含有的皂角苷和异黄酮分别在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挥协调作用,它们可以改善因酒精引起的新陈代谢异常,解酒护肝效果显著,为葛根解酒提供了的科学依据。

葛花 葛花为葛藤的未开放的花蕾,味甘,性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早于1500年前,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就记载葛花有解酒功效,谓之“消酒。同小豆花干末酒服,饮酒不醉也”。《滇南本草》载:“葛花解酒醒脾,治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精伤胃,吐血呕血,消热,解酒毒。”用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等症。

元代李东垣《兰室秘藏》有葛花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热丸等,均疗醉酒。葛花解酲汤又称葛花解酒汤、解酲汤、葛花汤,已成为最为常用而有效的解酒名方。主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而致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或嗜酒成癖(成瘾)等证,多有良效。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枳椇解酒最神奇

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棋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枳椇子入药首载于唐代药典《新修本草》,云其“主头风,小腹拘急”。并未提及解酒。

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首先发现了枳椇这种乔木的解酒作用。据述:“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宋《本草图经》也经过了验证,说它“能败酒味,若以其木为柱,则屋中之酒皆薄也。”故早时多以原植物解酒。直到金元时期,用来解酒才偏重于枳椇的果实或种子,即枳椇子。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苏东坡集》中也记载过一则用枳椇子解酒的案例。同僚揭颖臣患饮水多、吃饭多、小便频数多年,时医皆以“消渴”治之,结果病情反甚,绝望欲死。苏轼延请蜀医张肱为其诊治。张肱按脉问诊后,认为揭颖臣所患并非“消渴”,而是“果实、酒物过度,积热在脾,所以食多而饮水。水饮既多,溺不得不多,非消非渴也”。于是取麝香当门子(即麝香呈块状颗粒状者)以酒濡湿,做十多丸,用枳椇子煎汤送服,病很快被治好了。张肱在解释原因时说,麝香能制酒果花木毒,枳椇子也能解酒,二物合用,去酒果之毒,故使病愈。自此,枳椇子解酒之功被发扬光大。

嗣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制枳棋子丸,治疗饮酒多发积。到明代,《滇南本草》、《本草纲目》等药书都肯定了本品的解酒作用,并拓展其功能。之后代有发挥,至今对枳椇子功用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味甘酸而性平,入肝脾心经,除解酒毒外,还能止渴除烦,止痛缓急,止呕降逆,驱风镇惊,补中利尿等。煎汤、浸酒服或入丸剂用,作食疗药亦佳,常用量10-30克。

现代药理学也已证实,枳椇子及其复方能显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促进乙醇的清除,消除酒后体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阻碍过氧化脂质的形成,从而减轻乙醇对肝组织的损伤,避免酒精中毒导致各种代谢异常而诱发各种疾病。

食醋解酒有玄机

清代潘永国《宋稗类钞》记载:宋代大学士石曼卿,常与客痛饮。饮酒之法亦特奇妙:露皮跣足,自带枷具饮酒,叫做“囚饮”;夜不燃烛,暗中把盏,叫做“鬼饮”;爬到树上饮,再到树下饮,谓之“鹤饮”……,如此种种,近乎疯癫。有一次,石曼卿与酒友刘潜在船中饮酒至夜半,酒己喝尽,随即取船中食醋一斗,和残酒一起喝完方休。编史者因不知醋能解酒,把这件事说成是“以醋代酒”,殊不知,石曼卿“以醋代酒”是假,“以醋解酒”才是真。

醋能解酒,在元代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录》已有记载。书中说:“饮少(适量)热醋,辟寒胜酒”。现代有人认为,食醋中的有机酸可酯化乙醇。用食用醋与蘸过白糖的萝卜丝煮汤服食;或用食用醋50克、红糖25克加生姜少许煎水服;或取食用醋浸渍过的松花皮蛋2个服食,对解除酒精中毒症状是颇有效验的。

值得注意的是,用醋解酒应适量。因为当人们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对胃肠黏膜的严重刺激,使胃和十二指肠充血,同时促进了胰液的大量产生。此时过量喝醋,不仅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而且更容易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性胰腺炎等病症。

此外,古今医籍记载诸如治“酒醉不醒”的中药林林总总,不下50余种。药食两用的像竹茹、高良姜、苦参、菊花、乌梅、白扁豆、五味子、橘皮、桑葚、橄榄、豆腐等都在其列。近代研究证实有许多中药方剂都具有解酒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