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鞘】 从平淡日子感受快乐 收获感动,温暖同行 雾起时 我就在你的怀里 这林间 充满了湿润的芳香 充满了那不断重现的少年时光 雾散后 却已是一生 山空湖静 只剩下那 在千人万人之中 也绝不会错认的背影 席慕蓉 《雾起时》 下黎里龙母江,再现壮歌发源地风采! 0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黎里村也不例外。由得天独厚的龙母江滋养孕育而生的下黎里村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歌声不断,这里民风淳朴,田园美丽,小河流淌,这里让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留连忘返。 提到下黎里,必须要提龙母桥。横跨在龙母江上的龙母桥虽然算不上雄伟俊美,但是它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贯通邓圩周边与宿龙周边之间的主要桥梁通道。 在那些荒乱的年代,在那些物质缺乏的年代,勤劳智慧的人们用双手和肩膀垒起了这座石桥,这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因为,方圆好多公里之内,几乎没有这么高大上的大桥。每当发洪水,周围村庄低矮简陋直接铺卧在水面上的小石桥都被淹没了,这时候惟有龙母桥可以畅道无阻,所以,每到这种时候,周围村庄的人都要绕到龙母桥才能进进出出。 02 当时的邓圩是十里八乡重要的集散地,邓圩附近的双园坡更是远近闻名的壮歌的海洋。每到过年,十里八乡的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双园坡亮一亮歌喉,赛一赛风采,那种场面,人山人海,气魄雄伟,赛过刘三姐门前那条河。 每到这时候,龙母桥便是最热闹最拥挤的时候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跨上龙母桥,走向山歌的海洋。因此,从另一种层面来说,龙母桥就是壮歌的发源地之一,就是与壮歌息息相关的山歌之桥。 03 那时候的龙母江畔,溪水潺潺,竹子悠悠,石桥曲曲,旁边还有个水碾磨米房。人们常到河边放牛,洗衣,钓鱼,嬉戏,游泳,唱歌,一幅小河流水人家,山歌婉转悠扬的画面在龙母江展现开来。下黎里村人就是在如此美好悠扬的日子中从容不迫,安宁过活,生生不息。 那些都是从前的日子。从前的日子云淡风轻,不知时日,山美水美,落花流水。今天的下黎里村,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住房。小河依稀流淌,竹子依然风中招展,只是岁月跟着龙母江的水冲淡了许多东西,当年横跨在江面上的小石桥早已不见了踪影,当年那条高大上的龙母桥也被拆迁重新修筑了,江边的水碾房和风车也早已消散在江风中。 04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忘不了那些年走过看过的龙母桥,忘不了那些跟龙母桥有关的或深或浅的情怀。龙母桥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它不仅仅属于下黎里村,也属于那些朝夕走过路过它的人们,从这个角度来说,龙母江龙母桥已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种承载,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更是一种山歌文化的传承。 如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们对龙母江和壮歌的热爱和情怀并没有减退。近些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意识的加强,邓圩成为了壮歌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地。 当山歌再度唱响龙母江畔,下黎里人对龙母江的情怀更加日渐高涨。经过下黎里人的种种努力,加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业的重视和发展,下黎里村龙母江同心文化园近日正式开工啦! 05 这真是一个令人震奋的消息。这意味着不仅仅对于下黎里村人,而是对于整个周边村庄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象,到那时候,当龙母江的小石桥重现在小河上,当风车在小河边推着水碾在缓缓转动,当壮族山歌声声唱响龙母江畔,当所有失去的从前的画面以另一种方式归来,那是一种怎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那是一种怎样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怀,那是一种怎样的过去和现在的交织与重叠,那一刻,那一秒,怎能不叫人难以自抑,欣喜若狂? 06 听下黎里村的老同学说龙母江同心文化园开始动工了。我道上了一句,祝贺下黎里!没想到老同学很机智默契地回了一句,据说上下不分家的。 对啊,老同学说得真妙!龙母江是下黎里的,也是大家的!对于一个有着一代又一代人记忆和情怀的龙母江来说,它不仅仅属于一个地方,它已经超越了它自身的存在,已经无形之中成为了大家共同的一种文化情怀。 让我们一起祝愿下黎里龙母江同心文化园开工顺利,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新时代的崭新的龙母江同心文化园盛装出世,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 ![]() 勒鞘闲话 下黎里龙母江同心文化园动工,老同学开心,我也开心,相信大家都开心。很高兴能够看到国家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保护和传承。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 十月风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