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察今--讲讲腾冲故事(十二) 腾冲出关--龙(川)江古桥今犹在 自古有“天下莫远于滇,滇莫远于腾”。因南北纵横几百里,入云端险峻的高黎贡山将腾冲与永昌(保山)分后东西二片,也因这坐大山成为“潞界永、腾之间,咽喉所寄,命脉所关”,内陆也将腾冲置于“迆边无所”的悬孤之地。特别是龙(川)江水系深切于大山谷底,对腾冲势成“一槊横江,扼险乘塞,遂孤绝于外”的境地。 其实,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就四川成都经大理过腾冲,到达缅甸、古印度的“蜀身毒道”(蜀,即成都。身毒,即印度)。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西南丝绸古道”。 这条古道可分为3段:印度、缅甸至腾冲段;腾冲至永昌大理段,大理至成都段。 腾冲至永昌段,是这条西南丝古道的关键路段。路程虽不长,但需渡过众多急流汹涌的江河(龙江、怒江),穿越高黎贡山,道路崎岖险阻。 经腾冲出永昌,又主要有3条古道,分为北、中、南古道:其中,北道,跨龙川江至界头,上至马面关,再翻高黎贡山北斋公房而下之去永昌。中道:渡大江(明光河-西沙河)跨(界头龙川江,小江),进入江苴,上至林家铺,翻高黎贡山南斋公房而下之去永昌。南路,腾冲城经芹菜塘,过橄榄寨,渡龙江,翻高黎贡山分水岭、烽火台、诸葛城、磨盘石下之永昌。 前面说到龙江水系,深切河谷,两岸峻险,成“一槊横江,扼险乘塞”之势,古道之所成为千年古道,在古道交于汹河涌江,澎水湃浪之间,必须要有贯连的古桥。否则远古的西南丝绸古道早就湮灭于人间,绝于山野之径。 北道,联络的古桥有:天生桥、江南灰窑古桥、永安古桥、石墙古桥。 中道,连络的古桥有:向阳桥(于2021年10初,被洪水冲毁,待重修中)、永济桥(小江桥)、成德桥(野猪箐桥)。 南道,龙江铁索古桥。 上述这些古桥,我均一一考察过,对它们的前生今世,几经圮废、何时重建有所猎和了解。这些古桥的选址、建造工艺及桥头铭刻的“心期利济”、“民无病涉”等文字,令人尤为敬重是古人建桥智慧和悲怜苍生的情怀。 每次拜访、考察古道上的一座古桥,我总爱想象并沉湎于古道古桥的情景,不言默诵杜甫的诗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古桥今犹在,悲愁话凄凉。 2022.9.12傍晚。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