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一生批评过很多人,为何他却从不骂蒋?其中实情让人感慨

 笑谈人生iavo6h 2019-05-10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民族脊梁,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更是敢想敢说的思想家。不论是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还是唯利是图、蝇营狗苟的小人败类,都被鲁迅先生以辛辣的文笔批得体无完肤。纵观鲁迅先生的一生,不论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还是漠视百姓的军阀恶霸,他都不曾放过,然而对于蒋,他却为何从没批判过呢?
图片
鲁迅先生旧照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显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否则就会有“以今论史”之嫌。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军事上拥有绝对优势,而且在稳定国内和对外抗争方面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鲁迅对国民政府的整体印象并不是很差,平时针砭时弊也只是针对个别官员的具体行为,对于国民政府大的战略方针并没有太多不满,所以他也不太可能在这些方面批评他。
图片
鲁迅先生手稿
其次,鲁迅当时主要活跃在文坛,是需要一个比较安稳宁静的环境来创作的,写文章抨击他显然是不明智的行为,且不说自己是否会因此身陷囹圄,就算是一路逃亡避难,也会对他的文学创作造成重大打击,而他也就无法再用笔杆子战斗,更别说用文字来开启民智。
第三则是鲁迅先生本人的身体原因。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的身体状况比较差,尤其是人生中的最后几年,仅仅是休养病体就已经很不容易,每天能够用于思考和写作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如果他自己因为抨击他而被通缉,那么他根本无法调养身体,再加上舟车劳顿,可能很快就会撒手人寰。退一步讲,身体恶化后他就要花费更多时间来治病,能够用于写作的时间几乎微乎其微。事实上,鲁迅一生中有大量时间都是在看医生和治病,否则还会有更多文学经典流传后世。
图片
溪口丰镐房
第四,两人都是浙江老乡。他的故乡在浙江奉化县溪口镇,鲁迅的家乡在浙江绍兴会稽县,两地相距不到三百里。在当时的中国,一个是政治领袖,一个堪称文坛大佬,本来就时局艰难,倘若这时候双方再发生矛盾,那么对国家都不利。如果文学和政治领袖能够精诚团结,那么中国的未来也许就会更加光明。在这点上,鲁迅先生想必也有所考虑。
图片
同盟会成员旧照
第五,二人都曾为救国而东渡日本求学,有着相同的志向,难免会有惺惺相惜之感。在学生时代,他们就一心想着如何拯救这个腐朽的国家,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进入了不同团体。鲁迅加入了蔡元培、龚宝铨等人组织的光复会,而他则进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即使二人最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初心未曾改变。也许鲁迅先生在想要批评他的时候,想起当年的经历,看在几分旧情上也就作罢。
图片
鲁迅先生油画像
最后,鲁迅一生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究其根本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评论保持公正客观。当时国民政府虽然对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多加迫害,但也并没有完全丧失国家尊严,鲁迅对这个政府尚有一些信心,只针对下面官员的个人行为进行批评提点,不直接批评他是为他保留一丝脸面。可以说,鲁迅先生的观点虽然激愤,但是却一直能控制在就事论事的程度,所以一辈子没有骂过他也就能够理解了。
参考资料:
《鲁迅传》《鲁迅年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