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over: 蜜蜂跨国授粉引发入侵危机,进口国无力制止

 kinza浏览器 2019-05-10

蜜蜂是重要农业传粉媒介,预计世界上超过 1/3 作物产量依赖传粉媒介,蜜蜂跨国贸易协助各国农业授粉,全球经济价值有 4400 亿英镑。近些年受农药、栖息地丧失的威胁,1/4 分布于欧洲和美国的蜜蜂处于灭绝危机之中,人们发起“拯救蜜蜂”行动,其影响力已覆盖各行业

但实际上,另一个已渐显露的人为事实却易被人忽视——蜜蜂跨国贸易因其入侵性,正被进口国视作严重的新兴环境问题,尤其在南美与亚洲。

其中从欧洲出口的熊蜂(Bumblebee)以其出色授粉技术、高适应力著称,分布至全球 60 多个国家,上世纪曾因提高当地作物产量而大受欢迎,如今却对本地物种多样性、植物生长造成致命威胁,转向入侵者角色,无论在民众舆论或学界均掀起抗议风潮。

《卫报》采访 36 岁智利昆虫学家 José Montalava,他回忆童年时代智利街道上色彩斑斓的本土金色大熊蜂(Bombus dahlbomii)十分常见,是被崇敬的标志性物种,当地人称之为 moscardón,即便到 2003 年在郊区校园仍存在,但而后它们无处可见。“你听说世界另一端狮子和犀牛濒临灭绝,却无法目睹这端的蜜蜂在消失,”他说。

灾难原因来自商业用途的欧洲熊蜂进口。为增加农业授粉,满足蔬果产量需求,智利自 1997 年起每年从比利时、斯洛伐克和以色列的温室工厂进口熊蜂,预计有 120 万只, 2015 年就有 20 万只,这些嗡嗡作响的昆虫从南美洲南端,穿越安第斯山脉,便遍布整块大陆。相较人工授粉,蜜蜂自然有效得多,然而这类出口广泛的欧洲熊蜂身上却被发现带有 6 种寄生虫,在同当地蜜蜂、蜂鸟筑巢竞争时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且其授粉促使外来植物繁殖,却抑制当地鸟类、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当地植物的生长。

一批科学家发出警报,“不鼓励引进非本地的授粉媒介物种,” 2016 年联合国下属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台机构(IPBES)在评估全球物种多样性状况之后指出。在南美洲大陆,这些欧洲“入侵者”向北扩散到玻利维亚、秘鲁和乌拉圭,向东延伸至阿根廷草原和巴西南部,威胁当地原产的 26 种蜜蜂物种。

实际采取行动的利益方却很少。即便欧洲出口商承认进口国决策有误,他们也否认当局应该立即采取禁令。“20 年前的决定并非正确的选择,但如今停止生产与进口也无助于智利金色熊蜂(Bombus dahlbomii)数量的恢复,”比利时商业繁殖集团 Biobest 的CEO Jean-Marc Vandoorne 对《卫报》说。

阿根廷尝试通过禁止进口来阻止商业用途的外来蜜蜂侵入,但被证明是徒劳,“这些熊蜂无国界意识,一旦入侵后便是整个南美洲的概念”。

日本的行动要更早,1991 年首次进口,随后 22 种本土熊蜂中的 2 个物种受破坏,日本政府 2006 年就将欧洲熊蜂列为入侵物种,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不得引进,但该国仍在与更好的解决方案抗争。最近期的极端研究方案是在觅食的入侵蜜蜂身上喷洒杀虫剂(growth-regulator insecticides),让它带回巢穴,从而抑制群落发展。据《卫报》描述,该方法已开始被用来控制外来入侵的熊蜂和蚂蚁族群。

科学家希望政府与欧洲公司承担责任,指责出口商为带有病原体的蜜蜂提供“假”证书,称双方均有道德和国际法律责任,但这没什么效用,生产者声称自家产品未有寄生虫——即便 2013 年一项研究显示 77%欧洲熊蜂出口携带寄生虫。事实上,每个大陆上均有本土野生蜜蜂,各国本可培育自己的授粉媒介,但进口往往更便宜。

或许基层民众政治参与能带来改变,可借鉴的例子有德国巴伐利亚州听取 175 万人签名的“征求蜜蜂”请愿,作为回应,州立法略过公投直接将请愿纳入法律。南美洲的智利也有过巨大公众压力,成千上万人签名“拯救我们的大熊蜂”的公民科学项目,尽管智利政府还未采取任何行动。

在阿根廷,有科学家开始培育本土熊蜂物种,也有南美科学家陆续加入英国团队,参与跨国授粉的研究项目。至今到底该如何制止入侵灾难,目前还没有答案。

题图来自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