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柯伊伯带中有很多本不应存在的大星体,它们从何而来?

 无上科学信仰 2020-12-08

太阳系本来有九大行星,后来,科学家们通过投票的方式将冥王星投出了行星的行列。

在冥王星还属于行星的时候,它是位于太阳系最外侧的一颗行星,它与诸多矮行星和小行星一起位于一个天体密集的圆盘状区域,而这一区域就被称之为柯伊伯带。

冥王星之所以会被投出行星的行列,也是因为科学家不断在柯伊伯带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与冥王星大小和质量类似的天体,如果按照原有的标准来划分行星,那么太阳系的行星就有点太多了,所以将冥王星划入矮行星的行列也是合情合理。那么柯伊伯带中到底有多少矮行星呢?

科学家预估的数值是在200颗左右,但这个数据很不准确,因为要观测柯伊伯带的星体是一件很有困难的事情。

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的外围,距离太阳十分遥远,所以这里的光照很是微弱,这也是为什么冥王星被命名为冥王星的原因,这里寒冷和黑暗。

所以以人类现有的宇宙观测设备,要对这里进行详细的观测是极为困难的,所以在柯伊伯带中被发现和命名的矮行星并不多。目前已知的柯伊伯带矮行星之中,最大的就要属阋神星了。其实,从体积上来讲,阋神星的体积并不比冥王星大,直径甚至于还小上十几千米。

不过在天文学的尺度上,十几千米的差值基本可以忽略,而且这个数值也并不准确,所以我们就认为阋神星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就好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阋神星是柯伊伯带最大的矮行星呢?因为阋神星的质量大。

两颗矮行星的体积虽然相仿,但阋神星的质量显著超越了冥王星,所以阋神星就被认为是柯伊伯带的最大天体。这里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这些较大的矮行星本身是不应该出现在柯伊伯带的。这是因为,大型星体的出现和形成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密度的,而柯伊伯带虽说是一个天体密集区,但其实物质密度并不高。

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是,以柯伊伯带的物质密度,这里最大的天体应该直径不超过1000公里,而冥王星的直径就达到了2370公里,这是为什么呢?

既然物质密度不够,那么这些较大的天体一定不是在这里形成的,于是科学家们进行了模拟生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较大的天体形成于太阳系内侧。既然形成于太阳系的内侧,为什么又会来到柯伊伯带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太阳系内的行星给甩出去的,因为四个大型气态行星的引力影响,这些矮行星最终被甩到了太阳系的外侧,并在这里定居下来。

在柯伊伯带中会不会还存在着我们所没有发现的更大的天体呢?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几乎可以确认,在柯伊伯带的外侧存在着一个大型的天体,这个天体的质量要远远超过我们所在的地球,甚至可以达到地球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在实际的观测中发现这样的天体,但是科学家们通过对柯伊伯带中诸多星体的观测发现,很多矮行星的运行轨迹受到了一个来自外侧的巨大引力的影响,所以那里必然存在着一个我们未知的天体。这个天体有多大?它又是从何而来的?我们希望在未来,科学家们能为我们揭开谜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