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首箫曲 | 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

 紫金港闲云野鹤 2019-05-11

五首洞箫曲

绿野仙踪 来自悦耳音乐台 04:52

?点击上方音乐按钮安静下来慢慢听

逢春,轻寒轻暖时节,青柳依依,芬芳也渐馥郁。

春的美,不同于夏的绚烂,不同于秋的静美,不同于冬的肃穆。

春的美,是淡然极致的雅,是复苏而醒的生命蓬勃,是怀春少女的欲语还羞。

暮春时节,聆听几曲诗意箫乐,如沐春风,在此感受春意的盎然…

独坐幽篁里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溪行桃花源》

《溪行桃花源》是音乐人李志辉的作品,所属专辑《远去的家园》。

闻此曲,不免让人想起古文中写道: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乐曲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又令人感到恍如隔世。

空灵的箫声,泠泠弦动,伴着若隐若现的钢琴声,古典与现代乐的完美融合,皆在此曲中。

沿溪行,溯源而上,寻桃花几许,觅得一芬芳春色暖。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都有流水潺潺。于时光深处,静看花开花谢,含笑温暖如初。

桃花渡

桃花在骚人墨客的诗笔下,多是象征着姻缘和红颜。

因平日说的太多,人们仿佛厌倦了去谈论桃花。可桃花一旦与渡口结缘,仿佛就萌生了新的生命。

从古至今,渡口向来都是离别的地方,无数人曾在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于是,一提起渡口,人们眼前总会浮现那亟待远行的兰舟,藏在千里烟波后的泪眼,往往生出许多伤感。

等待重逢的日子是漫长难捱的,桃花却是短暂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盛装过后,桃花匆匆谢幕。纷纷扬扬的残红逐水东流,如同春光转瞬即逝。

原来,桃花渡旁送别的不仅是将要远行的人,还是一次好春光。或许,送别的更是一种情愫?

箫声将桃花渡口边的惆怅伤感演绎得令人如痴如醉,情到深处,也许还要使人落泪。

陈悦老师的箫声是离人心中声,它是水中静静飘零的残红,是桃花渡上仿佛一吹即散,却始终不忍离去的流云,也是女子腮上无声坠落的泪水。

《翠竹负雪》

女娲以竹为簧,伶伦断竹造律,竹就成了音乐的鼻祖。

而箫管成之于竹,竹有节、品高、虚心、挺直,因此成为古代有节之士、文人隐士、或道家武功之人修炼身心的最佳佩器。

箫,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之声韵悠长。如泣如诉,别有一番超凡脱俗、清淡高远、悠扬古雅的意境。

尤其,箫曲中的清虚淡远、细腻典雅,最能表现远离尘世、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悠恬处得。

箫重意境,其声乃发自丹田,必得箫人合一,因而曲曲皆是肺腑心声。

这是一种宁谧、冥想、且更深化心灵的乐风,值得细细品味、抒心大赏!

关于《翠竹负雪》:白雪霜冷,寒烟生波  一番冷冽的对待,冰冻不了思念的更张是孤寂按捺不住的心情。

竹茎独树,青叶暂黄箫管悠悠的倾吐,竟吹得白雪纷飞,是诉不尽的相思页章!

幽静沁人心

今天分享一首罗启瑞先生的《幽静沁人心》,出自专辑《心灵乐赏1听竹》。

入耳,萧音婉转,情思荡漾,如清风拂过脸颊,那一瞬的清幽宁静,映入你的心庞。

仿若隔了千载悠悠,来到你的身边,纯净了你斑驳的灵魂,洗净了世间万般沧桑。

在幽与静中,缠绵往复,幽中愈显静,静中意更幽。

能沁入心脾者,皆成芬芳,能沁入灵魂者,皆入大化。

幽静沁人心,就在这箫音弥漫中,细悟幽之妙绝,聆听静之清韵。

听一曲雅韵,静看尘世百态,独坐一亭中,自享那份幽。一切皆为过眼云烟,一切皆是风轻云淡。

我常在幻想,若能回溯过去,会不会像千年前超凡脱俗的隐士,沉浸在一片泠泠的琴声中,尽享丝竹之乐。

一汪清水,几杆青竹,碧影潜入水中,舟子晃晃悠悠,摇荡着白云,隐隐绰绰,撩拨着水天一色。

不为任何事所伤,将世间所有的凡尘琐事都放飞在岁月里,从此不争不问,禅与乐皆从中而生。

金堂玉马,玉人风华。不于我浪迹天涯,遍看朝夕烟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