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灭亡就是由于皇帝年幼十常侍作乱和董卓篡权导致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有一个莫名其妙的起因和一个理所当然的叠加过程。那么压垮东汉政权的三座大山就是外戚挟功专权;皇后携幼揽权;宦官得宠掌权。著名的外戚代表是霍光;皇后代表是吕雉;宦官代表则是董贤。他们有时会相互勾结,有时候还会互相攻讦。这三座大山是一直盘踞汉王朝内部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是封建王朝无法彻底拔除的弊病祸根。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他们一无是处,专权是他们的通病,但是他们一直把持权利而不归还就太不应该了,所以结局往往会被继任者统统抹杀。 光武帝刘秀在建立政权后,严格控制外戚摄政,皇后家族也是谦恭谨慎,常受到后人敬仰,可谓皇家之楷模。汉明帝刘庄即位遵循前制,马皇后更是后宫表率。可以说东汉初期由于皇帝圣明,皇后虽居大位但自身勤俭对待家族更是张弛有度,致使政治清明,国家富强,匈奴归服,边境无忧。汉章帝酷爱儒家,举荐孝廉探讨经典,使得连宫廷卫士也能够人人理解通诵《孝经》,这里就可看出章帝具有仁慈宽厚的心性,因为他把礼孝仁义看的很重,所以当他在位期间的第一外戚加权臣——窦宪就是被他姑息养奸的做法铸成的。窦宪是章帝皇后的哥哥,有了这样的背景可谓风光无限,公然侵夺公主土地并指鹿为马的欺骗了章帝,当章帝知道真相后也并没有严加惩处,直到窦宪为了一个无须有仅仅是怕一名叫刘畅的诸侯分享了他在皇后面前的权势而杀害了刘畅,事发后窦宪惧怕,皇太后(章帝薨,和帝立)愤怒但又包庇。是南匈奴上书朝廷一同进攻北匈奴的一份奏疏救了窦宪(他要请缨攻打匈奴以恕其罪),更是成就了窦宪在中原人民抗击匈奴史上的丰功伟绩,他曾出塞5000里追击匈奴,又曾在燕然山刻石立碑,这样的战功立即让他荣升大将军冠军侯的称号,从此窦氏一族不顾国库空虚大臣反对人民窘迫在太后默认下大兴土木、鱼肉人民,甚至于私自调动军队,权倾朝野。 窦宪出塞图 作为东汉第三任皇后的窦氏,并没有继承阴、马两位皇后温淑贤良制掣外戚弟兄的高尚品格,她心胸狭隘、不择手段。没有生育的窦氏一立为皇后便保养了皇子刘肇,阴谋陷害太子刘庆的生母宋贵人,致使太子被废,又诋毁刘肇母家已达到她独霸后宫的目的。章帝死后窦太后为保住窦氏家族的荣耀地位不遗余力,强行提升窦宪的职位,窦宪获罪后太后不顾及朝廷意愿人民疾苦而强行征伐匈奴初衷确实为窦宪赎罪。真是只手遮天。 十岁的刘肇即位后外有权势滔天战功显赫的窦宪,内有阴险自私独揽大权的窦后,皇帝形同虚设,帝王权利即将移位,生命更是朝不保夕,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皇帝无可奈何的选择了宦官作为倾诉和信任的对象,公元92年,和帝刘肇得知窦后要阴谋杀害自己时,提前发动反击一举粉碎了窦氏集团,在这期间宦官郑众居功甚伟,因此和帝封为大长秋一职,在公元102年和帝打破常例将郑众封为乡侯,开启了宦官预权的先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