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00年前古陶缸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馱夫 2019-05-11


1979年春,河南省临汝县(现为汝州市,属省直辖)阎村大队的村民李建安在集市上喝茶时,无意中听到一个爆炸性消息:在纸坊乡纸北村的苹果地里,有一些红色的陶片,像是很早年代的东西。

李建安是个考古爱好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刻回家拿上锄头赶往那片苹果地搜索和挖掘陶片。当天,李建安挖出了13个大小不等、高低不同的陶缸和尖底瓶。这13个陶器中,只有第12个挖出的陶缸上有鸟、鱼、石斧等图案,其余均无任何图案。



回到家后,李建安发现最大的陶缸里竟有人骨,妻子看到后觉得非常晦气。没办法,李建安只得将这些坛坛罐罐运到自己的办公室。很快,这些罐子又遭到了同事们的嫌弃。无奈之下,李建安又用手推车将这些罐子送去县文化馆上交。当时临汝县考古工作比较滞后,工作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此事一直拖着没有结果。

直到1980年春节前的一天,原临汝县文化馆才接受了李建安的请求,答应腾一个地方来放置这些陶器。李建安很高兴,认为国宝终于可以上交国家了,自己也算缷下了一副重担。当时,接待李建安的是时任文化馆馆长的张久益,他紧紧地握着李建安的手,对他的爱国之情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赠送其5双线手套以资鼓励。

张久益


这一年,家住临汝的郑州市文联主席张绍文回家欢度春节。春节期间,他和侄子张天庆一同到文化馆访友,一进文化馆大院,就发现了院里的这些陶器。张绍文虽然是搞文学的,但艺术是相通的。他看到12号缸上的那幅鹳鱼石斧图案,就感觉不简单,对文化馆工作人员说:“陶器上面的画太有价值了。”一方面找人进行了拍照,一方面让有些绘画基础的侄子张天庆找来纸笔进行描摹。

随后,张绍文撰写了一篇文章,专门介绍陶器上的画。文中讲到:“这幅原始绘画,是一件稀有的杰作。” “那自然生动,无趣无穷的艺术形象,无疑应列入'神器’中去了。” “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中国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绘画。”



张绍文的文章引起了省博物馆的注意。10个月之后,省博物馆研究员汤文兴找到县文化馆的张久益、县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晋明德等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汤文兴撰写了一份题为《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和张绍文此前写的文章一同刊登在《中原文物》1981年第一期上,文章一经刊出,立刻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目光。

于是,陶缸被紧急上解至河南省博物馆。经科技手段鉴定,此缸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大缸高 47 厘米,口径 32.7 厘米,底径 19.5 厘米,缸身上画着一只白鹳,面对着竖立的石斧。白鹳嘴上叼着一条大鱼,鱼眼很小,身体僵直,鱼鳍低垂,毫无挣扎反抗之势,与白鹳形成强烈的反差。



据历史文献记载,白鹳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大鱼是炎帝部落的图腾,白鹳和大鱼争斗的图案,反映的是黄帝部落战胜了炎帝部落,组成了统一的炎黄部落,石斧则是炎黄部落的族徽标志。



根据这些图案信息,专家将这个大缸命名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考虑到其历史价值,陶缸又被送到了国家博物馆。同年底被定为一级文物。2003年7月,这件陶缸被列为第一批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