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中秀才,举人和进士,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什么水平?

 金光大道朱应明 2019-05-11

问题:考中秀才,举人和进士,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什么水平?

秀才=600分,举人=650分,进士=700分,你觉得呢?

前言

秀才和举人、进士更像不同阶段的学生,用同一年的高考成绩来比较不是太恰当。

一、“童试”秀才

秀才有点像参加本市竞赛时的佼佼者。古代读书人要参加县、州、府的“童试”,优秀者成为“秀才”(生员),分别成为县、州、府学等的生员。

二、“乡试”举人

秀才们可以参加几年(一般三年)一次的“乡试”。“乡试”就类似于省级的奥数竞赛了。因为在秋天举行,所以又叫“秋闱”。乡试如果中榜,就称“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元,获得了参加国考的资格。

三、“会试” 贡士

全国的科举考试有会试和殿试, “会试”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明、清时,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清制称会试时的考取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四、殿试与进士

贡士才有机会参加朝廷举办的“殿试”。再经殿试赐出身,乃为进士,不过习惯上每于会试考中后即称进士。

进士中一甲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五、连中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合称'三元'。

据说历史上共有18人连中三元(三元及第), 文状元15位:唐朝的崔元翰,张又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此外,历史上也出过3位“武三元”。

这里面比较熟悉的是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他是宋朝词人”红杏尚书“宋祁的哥哥。

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全唐诗》八七六:

'明经进士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土。'言其艰难也。'

清顾炎武《<音学五书>序》:

“下及 唐 代,以诗赋取士,其韵一以陆法言《切韵》为准。”

唐朝明经主要考的是记忆力,如同今天电视上的诗词大会;进士科考的是诗赋的创作,律诗和律赋的创作比较难,平仄、对仗、押韵都对考生的创作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更难。唐朝近三百年,平均到每一年的进士只有20多人。

宋朝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有一段时间取消了诗赋,南宋政府恢复曾在北宋一度停废的诗赋取士制度。元明也不重视作诗, 清朝在康熙年间科举考试恢复了诗赋取士。

结束语

根据题主的要求,如果与高考相比较,在清朝考中秀才相当于今天高考成绩是本市的前100名左右,在我们这里,大部分上985问题不大。

考中举人,相当于本省的前100名,在我们山东40万考生中,前一百全是清华北大了。

清朝道光时期全国将近4亿人,每次考试取100左右的进士, 今天14亿人,大约是全国高考的前300多名,即每个省的前10名。进士肯定是清华北大里佼佼者了,对他们来说,700分是及格线。

不过清朝时文盲占据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占比并不高。

@老街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