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长提供几个建议参考: 1、家长要不断反思: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听我的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定对吗?自己说的内容孩子能认同吗?我说话的方式好吗?孩子的逆反是不是与自己不当的教养方式有关呢? 2、父母要慎用权力对孩子实行镇压,当孩子表现出逆反、不听话行为时,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镇压”,所谓逆反心理,就如同皮球一样,压力越大,反弹越高;父母们要跟孩子尽量取得“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是跟孩子妥协,而是在接纳孩子的情感反应,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的基础上找到双方的共同点,以此为突破口。事实上对待爱与大人唱反调的孩子大加责骂,给孩子贴上“坏孩子、不争气”等标签是很难起到作用的,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干出更不能让人接受的事情来。 3、多倾听孩子的声音。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有在感觉人被人接受和理解的情况下才能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如果家长能换位思考问题,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要,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让孩子懂得,父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并不会严格控制他的行为,而且父母永远是他的支持者和指导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4、与孩子约定规则。亲子间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这样孩子不会认为是外在的控制而加以排斥。在和孩子约定规则后,当有相应的情景出现时,可以给他提醒,这样可以避免冲突进一步的升级。 5、适当的授权。平时给孩子尽量多的机会去决定一些事情,这样可以更加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制力。孩子的自制力会因父母的过度控制与责罚而丧失,孩子会变得怯弱和迟疑,家长听其自然,并鼓励孩子勇敢是非常重要的。 6、提供孩子多个选择。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家长不必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或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你可以将球收起来改玩其他的玩具,或者选择到外面去继续玩球。这种选择法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