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預告:徐文兵講黃帝內經——扁鵲(五)

 为什么73 2019-05-11

20 徐文兵講黃帝內經——扁鵲五

每週三、六晚八點半定時更新,每講約30分鐘

黃帝紀年四七一六年

陽曆己亥年己巳月戊申日

陰曆四月初七

西曆2019年5月11日星期六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

蔡桓公和齊桓公是一個人。

歷史上兩個齊桓公,區分。

疾:發病快,來得急,有時候發病危重。

病:有了明確物質變化,無形能量到了有形實體結構。

腠:皮膚最細膩的部位,不是毛汗孔。

理:皮膚紋理。

腠理是皮膚最外層,充盈的話,耐風耐寒耐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

桓侯是個疑心很重的人,疑是身體陰寒的心理表現。

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

五天是一候。

血脈:血管和氣道。

活人身體有氣的循環和流動,氣走脈。

皮膚淺表發展到血脈。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桓侯不悅。

人在亢奮關注某個事情時候,身體沒有感覺。

不悅是不說話,說得不高興。

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閒,不治將深。」

桓侯不應。

扁鵲出,桓侯不悅。

到了六腑,逐漸深入。

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

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湯:開水。

腠理時候,熱熨辦法就能治好,因為在淺表。

熏蒸療法。

酒醪:煎煮中藥的米酒或者黃酒。

膏肓和骨髓差不多,膏肓滲入骨頭就是髓。

醫師治病不治命。

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外感風寒感冒或者外感溫邪的溫病最早就是腠理,惡寒發熱,燙熨之所及,喝碗麻黃湯發發汗就好了。

很多人認為感冒能自愈,如果任其發展會引起心肌炎、肺炎、腎炎、肝炎,腸胃炎等,控制不好,治療不得當,很可能導致人死亡,引起內藏病變。

《傷寒論》和《溫病條辨》都是治感冒的,幾千年還在用,中醫的可貴之處。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從腠理就發現問題,提前解決。

業餘學,身家用,很早發現征兆。

醫患關係,互相信任是基礎。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關注頭條號

開啟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