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论功行赏,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却只分到又穷又小的留县?

 思明居士 2019-05-11

汉朝建立之初,刘邦欲对追随自己多年的臣子们论功行赏,群臣开始亮伤疤、数功绩,争相邀功的场面极其壮观,而萧何、张良都是文臣谋士,没有战功,也不屑与群臣争功。

可他们却是最早追随刘邦的,效力最多,也是刘邦最信任的臣子,两人功劳所差不多,为何封爵赏赐封邑时差距较大呢?

简单来说,萧何第一的位置是刘邦硬给的,而张良的封邑只有留县是他自己选择的。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异。今萧何未常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其实在提出论功欣赏时,刘邦心中功劳最高者就是萧何,两人同在沛县为官吏时,刘邦就欣赏萧何的才华与人品,刘邦反秦,萧何是最早的追随者,多年同甘共苦,萧何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发掘人才、出谋划策,还多次从后方运粮送兵救前线的刘邦于危难。

后来刘邦带兵出征,大本营都交给萧何留守,在刘邦心中萧何是最值得信任、可以托付身家的人。

可是众将因为萧何没有战功,只是出谋划策、舞文弄墨,并不服气,遂质问刘邦。

刘邦说“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抓到兔子的是猎狗,可是发现兔子踪迹,发出追捕指令的是猎人,难道说抓兔子功劳最大的是猎狗不是猎人吗?你们如今能找到兔子,功劳如猎狗,而萧何才是那发现兔子踪迹,指挥狩猎的猎人啊,再说你们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人,而萧何让他族亲几十人都追随我,他的功劳是谁也比不了的”

就这样,刘邦力排众议,将萧何推上了功臣榜第一人,封酂侯,封邑最多。

封赏张良时又是什么境况呢?

汉六年正月,刘邦封赏功臣,张良没有战功,刘邦说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三万户作为封邑。

而张良却说“我与陛下合兵,就是上天将我交给了您,陛下采用我的计策,有幸能够有效,实在不敢接受三万户封邑,我与陛下都与留县有缘,就把留县赏给我做封地吧!”于是张良被封为留侯。

纵横一直觉得张良是个有风骨的清流,并不那么看中钱财地位,当年刘邦称汉王时,赏给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张良随即就全都送给项伯了,为刘邦争取关中王做准备。

淡薄功名,居功不傲,张良就是这样一位臣子,也正因为如此才逃过君王的猜忌,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中得以保全。

7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刘邦论功行赏,萧何排第一,当之无愧,张良只分到留县,成为留侯,这是他谦让的结果,也是他最后没有受过迫害而高位善终的原因。

前202年,刘邦将项羽的十几万军队打得灰飞烟灭,项羽战至最后,自刎于乌江之畔,留下一个血色的背影。前201,刘邦打扫龙庭坐天下,成为了皇帝,于是大封功臣,一连封了20多人,包括封萧何为酂侯,封曹参为平阳侯,封樊哙为舞阳侯,封周勃为绛侯,灌婴为颍阴侯,夏侯婴为汝阴侯……

酂侯萧何,食邑最多,封地最广,其他人很生气,特别是武将,说我等攻城掠地,浴血奋战,少的数十战,多的数百战,却让一个手无尺寸之功的萧何得到最多、封得最广,叫人如何心服?!

在这个争吵纷纷之际,刘邦让大家静一下,他说:“你们知道打仗,但懂得打猎吗?每次打猎,追猎的是猎狗;而驱使猎狗的却是人。你们攻城掠地,确实有功劳,但不过功狗而已;但萧何呢?就是那个驱使猎狗的人,是功人。何况,你们只身随我,萧何却举族随我,谁的贡献比他多?”大家嘟着嘴,不服,但不好还嘴。

在大臣排位的问题上,又发生了争论,很多人因曹参战功最大,应排第一,关内侯鄂千秋此时站出来说,萧何应当排第一,说曹参虽有功,不过是阵前拼杀之功,而萧何镇守关中,要兵给兵,要粮运粮,供给不断,此乃万世之功。因此,刘邦将萧何排位第一,许他佩剑入殿。

张良作为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英雄,刘邦厚爱三分,让张良自己选择富裕的齐地三万户,主动封他万户侯。但张良却敬谢不敏,他对刘邦说,我不过一谋臣,陛下用臣之谋,幸而成功,但封三万户,实不敢当,封留侯就够了。刘邦继续劝张良接受,但良坚辞不受,刘邦便只好封他留侯。

张良谦让,自重,不贪恋权位。而且,刘邦当上皇帝后,他还多次向刘邦提出要隐退,对于权力和馈赠,张良也大都拒绝了,所以他最后安度晚年,富贵而终。

展开全部
30 赞 4评论
分享
举报

刘邦最信任的人不是第一功臣萧何,也不是曹参,而是张良。古人有名有字,直呼其名是为不屑,称呼其字是为尊敬,刘邦对其他人一向直呼其名包括萧何曹参唯有张良刘邦亲切的称呼他为“子房”。刘邦和萧何是老乡,在他起兵之前,二人就认识,他们是朋友,张良是在刘邦起兵后才与其结识的,他们是知己。

刘邦更器重张良

灭了项羽之后,汉一统天下已成大事,各路将领都希望可以得到丰厚的奖赏,尤其是第一功臣的荣誉。刘邦很干脆的做出了决断,萧何当为第一功臣,很多的将领就不服气了,整日征战沙场的人尚不能获得如此殊荣,萧何这个从未上过战场,整日坐镇后方的人何德何能成为第一功臣?刘邦提出了他著名的功狗论,带兵打仗的将领就好像是狩猎过程中的猎狗,将猎物置于死地,而像萧何这样坐镇后方,筹措后勤的人就好像是指挥猎狗的猎人,为猎狗指出猎物的方向。猎人不做第一功臣,难道猎狗来做?且带兵打仗者大多是孤身一人投靠刘邦,多一些的也不过二三人,萧何却是全族几十口人一齐跟随刘邦,第一功臣非萧何莫属

第一功臣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这还意味着巨大的封赏,在《汉书》中记载,刘邦封给了萧何八千户食邑

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张良没有当成第一功臣,甚至前几名功臣都没有他的份,史书上说,张良没有带兵打仗的功劳,但是刘邦给出了他心目中张良的功劳,那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给张良的封赏比第一功臣萧何还要多,萧何已经达到了八千户食邑,张良却多达三万户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第一功臣不过是虚名,排在前面还可能受人嫉妒,真正拿到手的好处才是自己的。刘邦给张良的封赏实在是太过巨大,要说在他的心目中张良不及萧何,那是假的。

相较于萧何,刘邦为什么更信任张良

刘邦重新夺回关中之地后,萧何就没有再跟随他,反而是坐镇关中,打理刘邦的大本营,萧何的能力太过出众了,关中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邦每次在外面吃了败仗,关中都可以把兵给他补上,把粮食给他运过去,这是刘邦比项羽多的一个大优势——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但是由于萧何太得民心了,刘邦对他产生了一些怀疑,楚汉之争的时候,萧何就主动把自己家的子侄送到刘邦身边当人质,让刘邦安心,后来他更是因为太得民心而入狱。张良不一样,战争开始后,张良几乎始终在刘邦身边,他们一起吃饭,一起闲谈,一起想办法对抗项羽,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友谊更加坚固,而萧何与刘邦则要疏远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张良和刘邦的相遇也颇具传奇色彩,秦末农民起义大爆发的时候,张良也组织了一个数百人的队伍,准备去投靠楚假王景驹的时候,遇见了刘邦。张良和他交谈太公兵法,刘邦总是可以领悟,而在这之前,没有人能与张良在太公兵法上交谈。

要知道,张良是曾经刺杀过秦始皇的猛人,他的身上颇有一种战国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自那之后,张良把刘邦视为知己,没有再去寻找景驹,而是直接投靠了刘邦,从刘邦对张良的称呼上来说,看得出来他对张良也是有相似的情感。

张良为何不要三万户食邑

张良并不怎么追求荣华富贵,他的祖上是韩国的贵族,后来韩国被秦国所灭,他变卖了所有家财寻人刺杀秦始皇,只是为了给韩国报仇。楚汉之争中,他始终坚定的站在沛公的身边,是因为沛公是他的好友,是他的知己,为了一个,他陪沛公走到了最后。刘邦很聪明,张良也很聪明,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韩国的相国,幼年的张良早已经受过熏陶,他知道伴君如伴虎,沛公当上了皇帝,自己就不再是他的朋友了,因为帝王不需要朋友。所以,他也是时候为自己子孙后代谋一条路了,不求大富大贵 只求生活安稳。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自己的势力越小就越能够让君王放心,三万户食邑不过是一时风光,等到君王变了心意,这就是索命符了。张良不敢要这封赏,而留县是他和刘邦的相遇之地,封在此地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君王毋需的那份友情,他还可以独自一人揣在心中。

刘邦能打下天下,大家都说他是靠的超高的悟性,张良也曾经感叹,沛公的悟性真的是上天赐予的啊!刘邦稍一思考就懂了张良的意思,也好,也好,时过境迁,人和物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子房不愿再沾染政治斗争,那就在我们的相识之地安享晚年罢,就依你之意封你为留侯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