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30年前老照片中,图说云洞岩

 二闲居 2019-05-11

                             文 | 芗 子


漳州城东的云洞岩是闽南著名风景区。 

云洞岩山尽石,石尽巨,巨尽美。由玲珑奇特、神态各异的巨石, 层层叠叠天然垒成的奇峰怪石构成,危岩峭壁,洞壑幽邃,千姿百态。岩体间隙有数不清的洞壑石室,故俗称“洞仔岩”。乡人若看见山间石洞云烟升腾,则预知阴雨即将来临,因此得名“云洞岩”。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北来潜翁修道于此,养鹤于石室中。时闻鹤鸣,故又名“鹤鸣山”。至今留有题刻 “鹤丘”,遒古可爱。  

儿时,每逢春秋季,学校必组织“远足”活动,远足首选“洞仔岩”。因为云洞岩距城不过廿里,路程不远不近,山又好爬,正适合中小学生走一天、玩一天、累一天。那时少不更事,兴奋的是妈妈会为我准备了豆干面份、鸭蛋、饼干,还有借来的行军壶,壶里装着又甜又咸的水。云洞岩真好玩,云洞岩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莫过于风动石了,直到后来才知道云洞岩最珍贵的其实是摩崖石刻。

云洞岩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岩峰有历代诸多石刻200 多处。文人墨客,镌琢风骚。行楷草篆,诸体皆备。琳琅满目,蔚然可观。自唐始,从宋代理学家朱熹至明代大儒蔡烈,自明尚书陆完至布政使周瑛,还有清会元陈常夏、状元马负书,民国近代名流等,都留下难朽手迹。云洞岩的题刻,不论诗歌、散文或题词,多有佳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古代漳州经济文化繁荣的体现。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云洞岩成为市郊公园,吸引广大市民前往游玩、锻炼、欣赏,在云洞岩聚会成为芗城盛事。可惜,能够看得到且又看得懂石刻的人并不多。

我的老朋友、市政协委员陈林茂教授,自 1960年起就在漳州师院中文系执教,后任《汉语大词典》编纂,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此有精彩、独到之诠释。我有幸得到指教,获益良多。

无独有偶,我的老邻居、老朋友沈彧从事摄影 50 多年,曾任漳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是漳州老一辈摄影工作者。他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不辞辛苦、连续两个月,每天前往云洞岩拍摄,真实地反映了云洞岩 30 年前的风貌。而且上下攀援、远近兼顾将石刻一幅幅拍摄下来的,名称为“云洞旧影”,作品浸透了他的心血,其中摩崖石刻 200 多张,部分曾刊于《福建画报》专版。近日,正由漳州画院举办《沈彧摄影展》。这就使我得以录其精华于下,图说云洞岩,与爱好者分享。

先说云洞岩引人注目的诗。 诗其一:珠藏泽自媚,玉蕴山含辉。凭君细调护,至宝天下稀。此诗刻于寒泉洞口,题刻者明周瑛。头两句化用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陆机原赋两事并举,强调诗文要有秀句,要有精彩独到之处。而周瑛则假借从岩顶远眺九龙江之景,融入云洞岩,使壮伟的云洞岩增添了妩媚,境界因之恢宏,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云洞岩的神采与内质之美。这两句诗颇得后人认同。明天启七年(1627 年)周仕榖把此诗的第二句凝缩为“玉韫含辉”,题于云洞岩北山之仙亭附近。诗的后两句直接把云洞岩称为天下所稀的“至宝”,希望人们珍惜,对它像照料婴儿一样“细调护”。十五世纪便有这样的环保意识,实在难能可贵。

 周瑛,莆田人,字梁石,人称翠渠先生,以父调戍镇海(现龙海市),生长于漳。明成化五年(1469 年)进士,官至四川参政进右布政使,《明史》称其有善绩。据厦门大学叶国庆教授介绍,周瑛晚年还参加编修正德版《漳州府志》。

诗其二:一勺无多夏亦寒,涓涓静听怯衣单。清流不受绨袍物,云作衣裳石作冠。明刻,在玄岩隔洞,题岩洞泉水,署名蔡春官。蔡春官其人不详,然其诗可取。一勺清冽的泉水从石洞中涓涓淌出,天上云彩映射在泉水之上。通过这景象抒发作者清廉自守的高洁情怀。“清流不受绨袍物,云作衣裳石做冠”(绨袍:厚缯制成之袍),细品诗意,也许还曲折地蕴含了对当时官场的感慨。

诗其三:《游云洞》二首。此诗刻于别有天入仙岛处,跋语漫漶,落款可见者有“明嘉靖甲 辰(1544 年)夏,古陵□兰书”等字。

二首选其一解读。前半部4句是:叆叆云连矗矗山,扪萝绝顶一跻攀。寰中风月凭虚地,岛外方壶指盼间。第一句写从平地仰望云洞岩,颇有气势。第二句写游山攀顶。第三、四句写在山顶所见的远景。先写陆地后写大海,方壶即传说中的海上神山,意境开阔空灵。

后半部4句为:灵泬(jue)含湫龙卧稳,秋声满木鹤飞还。醉馀莫尽登临兴,笑拂吴钩鬓未斑。第一、二句写近景,先向下看再向上望。第一句意为山泉从洞穴中奔泻而出(泬,《说文》释为水从孔穴疾出也),形成水潭,蛟龙稳卧其中。既写实又有浪漫的想象。第二句“秋声满木鹤飞还”,写实景,意象优美。结尾两句写登临虽乐,但不能忘情山水,玩物丧志,应趁大好年华(笑拂吴钩,钩似剑而曲。吴人善铸钩,以吴钩称兵器之精良)为国立功,保国佑民。联系到明嘉靖年间闽海倭寇猖獗,诗歌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诗应是七律,奋发昂扬、豪气干云,文辞亦佳,是首好诗。可惜署名处有些文字漫漶不清,难以考订其作者。

其次,我们来关注云洞岩的散文,散文方面也不乏佳作。 首推《鹤峰云洞游记》。该文作者为翰林学士丰熙。丰熙因直谏被贬谪戍镇海卫,应鹤峰云洞主人蔡烈之邀,于明嘉靖丁亥(1527 年)十月、十一月,两次用五六天时间游云洞岩,写下洋洋洒洒千有余言的《鹤峰云洞游记》,刻于千人洞之左。文章描绘了各主要景点,记叙了有关史实、题刻以及神话传说,是研究云洞岩的重要史料。

游记的文笔高古典雅,如 “登天开图画,盖当峰窾要(谓峰顶空旷当要之处,窾读 kuǎn),前视洞峰,如神物天行,鸾飞鹄立,龙腾马跃,不足名状”。丰熙自谓兹山之气概数日尽得之,曰:“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焉(读 chái,乃等同,并列之意)。夫石在山,犹骨在人,恃以立者,美益贵矣!”。难怪这些文字深得闽南前辈、厦大叶国庆老教授为之击节叹赏。

翌年,林达写《鹤峰云洞续记》,刻在瑶台之北屏石上。文中亦有脍炙人口的佳句。如“天际高明……远也。远则虚,则明,则广,则大,则通达无蔽,视下洒然,云物动静,了了可辨”等。

再次,云洞岩的题词也值得关注。 “得朋”、“万玉”、“月峡”、“云窝”、“玄岩”、“枕流”等,均以两个字便画龙点睛、或意味深长、或饱含诗意,揭示景点特色。而“天开图画”、“溪山第一”、“霞陆云丘”、“一川风月”、“玉韫含辉”等,无论是对岩岫的评价,还是对境界的领悟,均文辞高雅、令人心胸豁朗,蕴含哲理、耐人玩味。

至于云洞岩的书法,亦甚可称道。首推丰熙,明榜眼,其书法作品有数则被收入《三希堂法帖》中,可见水平之高。他在云洞岩有题刻十余处,常令游人驻足流连。其次,明林达的篆书、隶书,清林编的草书“踏起青云”(在石门外悬崖上)皆口碑甚佳。再次,清曾省近两米高的“福”、“寿”楷书大字,很有气魄,且寓意吉祥,深得登临者的喜爱,多有在其下留影者。可惜的是不少题刻,经过岁月风雨的剥蚀,其风采神韵有减于当年。

说完云洞岩的来历、碑刻,联想到帮助我们认识石刻图文的陈林茂、沈彧两位先生都已作古,触景生情,怀念故人。陈教授的儿子分别供职于市公安局和《每周文摘》,尚有来往。而当年我与沈彧做“厝边”的时候,他的岳母江老师退休后料理家务,太太巫女士在地区医院工作,女儿就读于厦大化学系,儿子在读中学,一家幸福和谐。时隔多年未知他的亲属近况如何?殊多挂念。(文中老照片均由原漳州摄协主席沈彧拍摄,并由亲属提供) 

作者简介:蔡健民,笔名芗子。漳州人,福建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福建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巡视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著有《吹尽狂沙始到金》、《芗滨唱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