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器真品标准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5-11
玉器真品标准

这件玉器有称牙壁,又称旋玑,有的认为应为祀器,有的认为是工具。学术界对名称与用途,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直径9.5厘米

这件玉器有称牙壁,又称旋玑,有的认为应为祀器,有的认为是工具。学术界对名称与用途,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近些年民间流散的玉器,偶而也能够看到这类器物。但绝大部分是赝品,据前辈讲,早在清代和民国期间就有伪造。识别这类器物,首先要学习掌握真品的工艺特征和老化结构,掌握古玉的几条识别标准:

1 齿牙的切口是根据玉器的厚度,釆用两面的斜向磨制而形成的切口。这种切口特征,只能用硬质刀具,以砂和水混合做为研磨中介,进行推拉方式磨制。对手工推拉磨制工艺的认定,源于实际加工技术的操作原理。凡具备加工工艺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工艺的成型原理,很容易理解。

2 从切口表现的宽度,深度延伸到锥形线条,以及线沟与平面的园滑倒角过渡,说明切割刀具在磨制中,工具本身受到了自我磨损消耗,至使造成刀口的园钝。在这种被磨钝的情况下,形成了这种线沟的工艺特点。

如果赝品伪造这种工艺效果,唯一的方法只有使用原始时期,具有自我磨损量的刀具才有可能仿造的相似。还必须用原始设备,原始工具以及其它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些设备和技术条件,就不可能成功。

3 从大量的研究实践以及照片上的效果,认识到这种玉料不完全是受地下侵蚀形成的表皮石化(鸡古白)而是在玉石本身原有的不透明石性的情况下,又经过千年地下埋藏侵蚀造成的。

4 由于玉石材料本身的石化,受侵蚀以后除了表现色沁特征之外,还可以看到不同颜色、不同结构的色斑,这说明玉石材料本身的杂质微粒,受侵蚀后的表现特征。

这类型的玉器,自明清直到民国时期伪造的很普遍,因为这种材料容易做色、材料又便宜,伪造技术环节少,所以数量较多。用这种不透明的石化材料,不但伪造新石器时代玉器,而且伪造战汉玉器的现象也很普遍。

虽然赝品在材料上极力的模仿,但是受沁颜色、结构,以及受沁杂色、纹饰、线条等等其他方面会有很多伪造破绽以及对比证据。

5 由于原始设备缺乏旋转的稳定性,而且磨量很小,因此原始玉器的磨制十分费工费时,只能进行很长时间缓慢的细细研磨。通过对民间实物的考察,确认一些真品的弧度,通过缓慢磨制,使平面,弧面及线条等等都处理的非常均匀。

6 如果当代加工金属构件的弧度,首先必须先用砂轮快速磨削,形成粗糙不规则多面弧度后,再用锉刀进行细锉削修饰。当达到基本的手感孤度以后,再进行细磨,精磨直至抛光。这是加工弧度的金属构件简单的工艺程序,但是这种方法,只有具有加工技术和操作经验的人,才能理解园弧面的加工程序和特点。

几千年前与当代,磨制园弧面都必须釆用这种加工方法。这件器物虽然结构简单,但原始落后的设备、工具和技术、加工这么简单的造型结构仍然难度较大,加工周期也必然很长。

器物造型和结构的古朴,实际上是原始的设备工具以及机械化程度很低的条件下制作完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