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产品的结构化分析黑盒分析:产品的运转逻辑是什么? 产品分析画布 内在逻辑 1、要明白你竞品有哪些用户类型 2、用户最想解决的需求是什么 3、竞品的亮点是什么 4、对于用户需求你是怎么解决的 5、成功的关键考核指标都有哪些 6、营销手段是什么 7、竞争优势是什么 8、收入是会达到多少,增长是怎样的,增长模型会在白盒里面做具体分析 9、需要投入多少 产品分析是步骤不能乱,因为如果先考虑成本,会导致开发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小,一定是按照步骤来走。 白盒分析:产品的表现、数据的表现、用户的反馈来看 核心业务逻辑:是在黑盒分析中得到的 产品结构:是在体验中得到的 运营动作:是根据官方运营与自己思考中得到的 用户评价:是可以拿到的 增长数据:也是可以通过第三方的数据可以拿到的 主导力量:产品的核心亮点是什么? 早期核心驱动力 产品技术驱动:以产品、技术为特长,如下厨房、早期百度等 运营驱动:以内容或者运营手段为核心,如新浪微博,社交产品除了技术驱动没有运营驱动一样是无法玩转的 销售驱动:以销售产品为主,比如XX地区百度代理公司,没有任何的技术与运营能力 资源驱动:没有资源就玩不转,如大数据、机票、火车票,一但这个资源不能任你所用,就有可能崩盘 人肪驱动:没有这个人就玩不转,如和政府合作,如果没有相关的人脉是很难的 产品形态是什么? 工具:导航、 内容:网易新闻客户端 社交:微信、陌陌 交易:B2C 平台:淘宝、天猫 匹配 如果是产口技术驱动工具型产品,技术就是核心关键点,如果是运营驱动内容型产品编辑就是很重要的关键点。 通过类似这样的图表来匹配相应的产品 如:下厨房发展过程 产品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往工具为驱动,第二阶段以技术内容为主,最后是社交和平台。 要明确一个产品在早期是处于什么部分做了什么方向的变更,根据增长模型在分析产品迭代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能根据竞争对手下线了哪些功能从而去避开哪些坑 典型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User Story)元素角色:什么样的用户会用这个产品/功能,一般来说列出3个左右就够了,平台类的用户可能更多一些 行为活动:用户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动作)?/他要做什么事情 商业价值:完成动作后,能收获什么价值,这个价值是用户想要的目标而不是公司的目标,然后通过用户获得的价值就可以上升为商业价值。 总结:作为'某类用户',通过'某项行为操作',以便能够完成'特定的目标'。 产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概况 市场规模:市场容量、增长率等数据 行业划分:行业分为哪些类别和阶段 细分市场规模与占比:不同类别的市场规模与占比 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细分市场与玩家:每个阶段的每个分类,运转逻辑是什么?有哪些玩家? 典型玩家分析:典型玩家是如何的?分析调研 机会点在哪里:你发现了市场上还有什么机会点 方法一 S (strengths)是优势 W (weaknesses)是劣势 O (opportunities)是机会 T (threats)是威胁 在'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碃)之间的有机组合。 方法二 波士顿矩阵图来分析 发现金牛产品,通过解决问题将将变成明星产品 瘦狗产品可以直接放弃 这是从市场饱和度角度分析 细分市场的典型用户故事 细分市场用户及行为:用户、场景、问题、解决方案 描述用户故事:写出用户的典型场景和故事 发现机会:解决该问题,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是什么?这个价值不定是钱,也可以是用户增长量等…… 结论 能不能干:市场大小,机会点在哪里? 怎么干:竞争分析,找到关键点,明确一个发力点 给谁干:首先解决典型用户的典型需求(MVP逻辑) 最后得出的结论正好可以填充上面的图,至此行业报告分析完成。 关注我'PM郭琪',每周更新一篇互联网产品、创业、管理等相关的分享~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