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原因,使得实力明显强过朱元璋的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惨败

 越女剑阿青 2019-05-12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重大战役,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之战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也是元朝末年。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最终以朱元璋的全面胜利,陈友谅的全面失败而告终。也正是因为这一战,使得朱元璋有个问鼎天下的基础。那么在这一战中,朱元璋何以能在人数和装备上都弱于陈友谅的情况下还能取胜的?

第一、陈友谅久攻洪都不下,全军将士身心疲惫,士气低落

鄱阳湖决战之前,陈友谅曾率领他的军队,想攻取洪都,在他想来,洪都一个小小的城池,而且还是一个纨绔子弟朱文正守城,自己的60万大军,取下洪都,易如反掌。然而却在洪都遇到了朱文正的拼死抵抗,两军交战一个多月,也未能攻下,在全军将士都志气低落的情况下,正碰上朱元璋从庐州调回的所有精锐部队,人数大概20万,其中的优秀将领几乎全部在内,包括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等,就连刘基这样的谋士也全带上了,可谓举全国之力,为此一战!

第二、自恃装备精良,人数众多,骄傲轻敌,导致战略指挥错误

陈友谅无论在军队人数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远强于朱元璋。从而导致其轻敌的心理,眼看着应天空虚,却不先去攻取,反而把矛头指向小而坚的洪都城,致使数十万大军局处于狭小地域,难以展开,且又没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后路于不顾。被朱元璋一步步引入包围圈,强大的战舰在各种隘口上,无法完全发挥其作用,反而被朱元璋的小船利用灵活的机动性打得连连叫苦。

其次,使用铁索连环把战船绑在一起,更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诸不知,在他之前的曹操也正是因为犯了这样的错误,才导致全军覆没。

第三、为了泄愤,尽杀俘虏,导致人心分离

在战败后的陈友谅,彻底陷入了绝望,一路走来,不断的杀伐,使得他以为,只要心黑手狠的杀掉不顺从他的人,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然而眼前的一切让他始终也无法想明白。于是在听到自己的手下左右金吾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朱元璋后,为了泄愤,下令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而朱元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却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陈友谅的俘虏,一律好好对待,并将其放走。这一正一反的命令,使得陈友谅不断的失去了军心,诸多将士对他极其不满,纷纷逃亡,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找不到反击的机会,反而手上的士兵却越来越少,使得陈友谅不得不选择逃跑,最后被朱元璋大军追击,并杀死,宣告着鄱阳湖决战的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