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健品

 guozhen2246 2019-05-12


近日,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季度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样品监督抽检结果。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并公布428043批次食品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总体不合格率为2.2%,比2018年同期下降0.4%。其中, 保健食品共抽检3450批次,不合格10批次,合格率在99.7%。保健品抽检结果也高于平均水平

“自权健事件风波后,保健品一直被不断的扣上黑帽子,其实那些能治百病的仪器与神药与保健品没有半毛钱关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表示,被爆出问题的基本是不具备国家认证的的三无产品,消费市场对保健品的误解越来越深,出现问题后,不该一竿子打翻这个行业。


保健品与药品区别


其实许多国人对于保健品的认知都是一知半解,这也是许多顶着保健品名号的不法企业可以对消费者洗脑销售的原因。保健品和药品不同,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燕窝、保健贴、压片糖果、频谱仪等都不是保健品,但却都被公众误认为保健品。”蒋卓勤指出,保健品属于功能性产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保健品通过口服使用,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因此保健食品是不能代替药品预防或治疗疾病。


据不全数据统计保健食品的非法宣传远远低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都是经过备案和严格审批的,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其中国家对应的保健品功能项目有27项,另加一项就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每一项都是在有标准方法,按剂量、度数来做实验得出的结论,产品没有效果则不能申报保健功能,而且检测机构需要国家认可,没有国家授牌机构的报告是无效的。所以通过检测的保健品,其保健功能是存在的。在27项保健功能中,无一项具有治病救命的功能,超出27项的功能即可判定为夸大宣传的假保健品。




保健食品没有罪,罪在于人性贪婪


在所有与保健食品有关的案例中,保健食品只不过是一种道具,该道具可以是保健食品,也可以是其他有产品,只要能够实现销售者的利益最大化即可。


许多销售人员在产品销售过程所使用的方式、套路和手段,产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产品能够把钱拿到自己手里,并非治病的药品,非要夸得天花乱坠,包治百病,即使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某限极自身的销售模式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保健食品另一种销售模式会销中,销售者把产品夸得神乎其所,神奇疗效,然后采用其核心套路——攻心计,步步为营,保健食品至始至终彻底沦为道具,个别利欲熏心的商家连正规批号的保健食品都不会用,而是用一些普通食品,夸大宣传其功效,更有甚者会用违法添加药品的假冒伪劣产品。


小编在此也提醒各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朋友要认清保健食品会销常采用“药到病除”、“健康讲座”、“免费活动”、“权威证明”、“专家义诊”五大非法宣传陷阱。不要轻信和参加商家组织的免费讲座、体检等行为。如需要购买保健食品,一定要到信誉好、证照齐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同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


相比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保健食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稳定阶段,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起步时间较晚,虽然已经跃居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保健品市场,但以中国对于保健品的口碑,行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