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入学孩子为何面对“应用题”屡屡失利?

 昵称413468 2019-05-12

应用题俗称文字题。俗称说明题目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叙述,雅称说明题目表达的内容与生活中应用型问题相关。

在初中学段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之后,从学以致用的角度,设置应用题教学。教会孩子们如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去解决。这里的数学方法,主要是指数学建模。要求孩子们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起能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才入初中的孩子(七年级)遇到的应用题,其数学模型主要是一元一次方程。此阶段属于学习应用题的起步阶段,因而要打好基础。初中入学孩子要有效突破“应用题”需要过“四关”:

一.适应关。

由算术方法过渡到方程思想,孩子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孩子们在小学里也学过应用题,但解题方法小学和初中是不一样的。小学主要用算术方法解决,初中用方程思想解决。

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张三在28岁时喜得一子。现在张三的年龄刚好是其子的3倍,问现在父子年龄几何?

算术方法是这样的:其子从出生到现在,经过若干年,其父也长了若干岁,增加到若干年的3倍。说明其子出生时父亲的年龄是其子现在年龄的2倍,

因而其子现在的年龄=28÷(3-1)=28÷2=14

方程思想是这样的:设其子现在的年龄为x岁,父亲年龄为3x或(28+x)岁,

所以28+x =3x,解得 x=14

由此可以看出算术方法与方程思想还是有区别的。由算术方法过渡到方程思想,孩子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是孩子们面对初中应用题必须突破的第一关。

二.读题关。

不仅读得懂题目,更重要的是领会题意。

受年龄和生活体验所限,一部分孩子对数学阅读和理解有些难度。上述问题中,要求孩子们通过先阅读理解,独立悟出父子的年龄是同步增加的,还是有些难度的。正因为阅读理解对学习应用题高度相关,而阅读理解又与语文学科联系紧密,所以常常又有语文学不好,会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说法。这从反面说明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是孩子们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必须突破的第二关。

三.公式关。

弄清题目所涉及的量及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俗称计算公式。

七年级应用题所涉及的数量一般是三个,知二求一。比如,行程问题:速度,路程,时间;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买卖问题:钱数,数量,单价等,所以对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孩子们不仅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含义,针对具体问题对公式进行灵活变形。否则,孩子们在做应用题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因而,熟记公式,理解公式中各量含义并熟练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是孩子们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必须突破的第三关。

四.变化关。

能结合题目,分析各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及相应的表示。

前面的父子年龄问题中,显然涉及两个时段:原来和现在。抓住这两个时段,弄清楚在每个时段,父,子的年龄如何表示,前后两个时段父子年龄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表示?这是分析得出等量关系,进而建立方程的最为关键的步骤。所以结合题目,分析各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及相应的表示,是孩子们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必须突破的第四关。

孩子们在小学就开始接触应用题题型,进入初中再学习应用题,不同的解题方法,孩子们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无论哪一种方法首先是建立在对题目阅读理解上的,需要孩子们有较强阅读理解能力。理清题目中的各量及他们之间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是顺利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关键步骤。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如题主所描述的情况,就需要老师(家长),分清症结所在,为孩子们提供帮助,迅速入门,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