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财不进来,先了解财从何来!

 但愿人长久9 2019-05-12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的获得必须是正当的。人人都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都应该努力去创造财富。

《太平经》说:“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衣食者。”“夫人各自衣食其力。”这就是说,人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而不肯力为之,反致饥寒,负其先人之体。”由于自己懒惰而造成饥寒,那就辜负了上天赋予自己的能力。历史人物范蠡,就是因为善于经营致富而被奉为文财神的,特别强调不能取非义之财。

《玉皇经》说:若人欲求资财殷富,如法奉持是此真经,即得财宝充溢,衣食自然,庆流子孙,传之万世。

《老君崇百药经》说:“不多聚财是一药。”“不多贪财是一药。”个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是:“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

陆修静撰《受持八戒斋文》说:“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

《玉清经·本起品》载元始天尊所说十戒中的第七戒规定:“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

《妙林经二十七戒》中说:“不得盗窃人物,不得妄取人财。”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规定:“不得横求人物。”“不得强取人物。”“不得妄取人一钱以上物。”

道教认为,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财富的人,必遭恶报。在财富的分配上,主张“损有余而补不足”。(但现实社会更多看到的是“损不足而补有余”)

社会上的财富是公有的。

《太平经》说: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人也。人人有权享用社会财物,不容许少数人占有大量财物、多数人极端贫困的不合理现象存在。

《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少内(指皇室仓库)之钱财,本非独以给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悉当从其取也。愚人无知,以为终古独当有之,不知乃万户之委输,皆当得衣食于是也。

由于财富乃天下人所共有,所以《太平经》对那些“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的为富不仁者,予以严厉的批判。经中痛斥富人“不肯以力周穷救急,令万家乏绝,春无以种,秋无以收,其冤结悉仰呼天,天为之感,地为之动。不助君子周穷救急,为天地之间大不仁人”。

《太平经》认为,阴阳二气交通而成和气,万物才能生存。和气者相通往来,人有财亦当相通往来。若聚敛钱财,如果不肯救济贫困,就是阻塞和气的流通。凡是“与天地和气为仇”的行为,必然将会遭受到上天的惩罚。

总体来看,在财富问题上的观点是:

一、对财富的追求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

二、即使富裕了,也还要节俭;

三、要扶危济困,不能为富不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