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蚌埠市书画院第三期公益讲习班第九讲——朱明才讲《石门颂》

 lj0279 2019-05-13

     近代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评碑记》:'其用笔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六朝疏秀,皆从此出'清人张祖翼题跋《石门颂》说起,'三百年来司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石门颂,著名摩崖石刻。《石门颂》局部全称《汉司隶校尉  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杨孟文颂碑》、《杨厥碑》。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

      原刻于陕西省襄城县(今汉中市汉台区褒河镇)古褒斜道的南端--东北褒斜谷之石门隧道的西壁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0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现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汉隶中的经典之作,它与《郙阁颂》、《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

     《石门颂》此碑是'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陕西宝鸡眉县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名,也称斜谷路,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干道路,全程249公里。

     石门颂刻在陕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门隧道西壁之上,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书体为汉隶,刻书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一字。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0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石门颂》摩崖刻石是书家直接在山崖石壁上先书写后刻的文字,书丹者站在脚手架上面壁悬空书写,加之石壁表面凹凸不平和裂缝,显然比在碑上书丹难度要大得多。书丹时只能就石壁的情况而顺势书写。

         从《石门颂》的章法布局来看,作者并未事先定出每个字应占位置的界格,完全凭籍书写者把握整体的能力,从宏观上观照全局、经营位置,下字乘上字之势,追求结体的变化和气韵的连贯,左行与右行相呼应,保持整篇气势融为一体。 书法谋篇也要靠大小、粗细、斜正、疏密、长短等诸多因素,错综其间,灵活布白,打破均衡板滞,在规整中富于变化,获得自然天成之审美效果。布局上有列无行。

      朱明才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协教育培训委员会委员、蚌埠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蚌埠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蚌埠市第十四届市政协委员、民盟蚌埠市委委员、中学校长等。

    作品获奖、入展:全国百杰书画名家邀请展一等奖、“相约汝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展优秀奖、第四届全国正书展论坛(中国书协)、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首届沈延毅奖书法展(中国书协)、“大禹颂”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书协)、中日公务员书法展、第三届中国(吴忠)书法节教师书法展(中国书协)、第四届中国(秦皇岛)书法节教师书法展(中国书协)、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安徽省书法大赛(最高奖)、新时代·新徽派——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中国书协、中国美术馆、省书协)、“安徽省百名中青年优秀书法人才”称号(省书协)、2018海峡两岸(安徽)书法名家作品交流展等。2000年3月在蚌埠市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蚌埠电视台、蚌埠日报、安徽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人物专访报道。

     书法作品及文章发表刊登《中国书法》、《书法》、《书法赏评》、《现代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书法之友》、《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杂志报刊。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