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那么厉害,我该怎么办?

 树悲风 2019-05-13

你焦虑吗?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朋友的答案都是「Yes」。

也难怪,生活压力大,同龄人跑得快,自己看起来反而会一无所成。焦虑常常有,那么究竟该怎么解决呢?今天的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曹将(ID:CJPPTAO)

01

在清晨拥挤的地铁上,照例打开手机微信,浏览公众号文章,想为我碎片化的通勤时间补充一些「精神食粮」,毕竟,再忙再拥挤也不能放弃「学习」。

但是却发现:每打开一篇文章都是迅速地划过去,然后关掉,一连几篇,要么一目十行,要么看不进去,极其没有耐心。

于是,我转而打开「微信读书 APP」,看贾平凹先生的《愿人生从容》这本书,却意外地发现,我阅读的耐心极好!在书中,跟着他描绘的山山水水畅游,感受风和日丽或者云卷云舒.......

下了地铁,我就在想,为什么看书我能静下来,而对公众号的文章却越来越没耐心?

后来我想出来一个比喻来解释——吃辣!

对于从来不吃辣的人而言,微辣就能让他觉得刺激和爽,但随着吃的次数越多,就越吃越辣,于是普通的辣已经不能刺激到他了,为了迎合口味,便出现了加辣、加加辣、变态辣.......

我们对于公众号文章的感受也是如此。

微信刚开始有公众号文章的时候,还有很多走文学路线、讲故事的文章,但是随着对爆款文、10W+的追捧,「文章」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套路变成了制胜的秘诀,微信文章带给我们的阅读观感也渐渐变了味,

——都变成了「焦虑味」。

经常都是文章还没打开,看标题就能嗅到满屏的焦虑,比如:

《摩拜创始人套现 15 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4 个秘诀,让你目标达成率提升 300%》

《他用 1 个月学会 PS,如今月收入破万......》

《篇篇 10W+,他凭什么能靠写作月入过万?》

《北京,2000 万人假装在生活》

……

这样的文章不仅没能给我们精神上的滋养和熏陶,反而让我们原本匆忙的生活,更添急躁,就像在奔跑的身后,又加了一条鞭子。

不能否认,公众号确实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它就像另一个百度,提供各种资讯,百态人生故事,还有很多技能、技巧的快速获取路径等......

但是文章口味升级到「变态辣」之后,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大众越来越麻木,二是大众越来越偏激,从此,文章都得带「情绪」,同时我们的情绪也被消费了。

我们且不讨论这种现象的好坏,只是从这件事上,想谈谈关于「快与慢」的思考。

02

有句话叫:有一种贫穷不是真的贫穷,而是贫穷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不是真的焦虑,而是手上一刻不离手机,从而被网络上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包围裹挟。

我们花太多时间在繁杂的信息中徘徊,阅读着公众号文章里一个又一个暴富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扎心的现实,抑或一个又一个刺激你不得不学习、不得不提升的理由。

好像一切都必须快马加鞭,好像很多技能的获得都有捷径可循,比如「3 个月学会 xxx、3 招教你 xxx、xxx 的 1 个秘诀」等等......

看着别人文章篇篇 10W+,动不动月入过万,快速学点什么都就能变现,对比之下,自己真是一无是处,工作生活都一地鸡毛。

可是,公众号里鼓吹的焦虑,是我们真实的焦虑吗?

03

还记得圣诞节在厦门的那个下午,我站在礁石看一次又一次翻涌的浪花泡沫,发了几年来最长时间的一次呆,回过神后细细反省,我居然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发过呆了。

你呢?是不是也已经很久没有能自然而然地发发呆了?

现在看到小孩子自娱自乐几个小时玩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玩具,然后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觉得真幸福呀!

有时候我就在想,有了手机,有了这么多的信息,反而有种「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的恐慌」。

那我们该用什么来对抗这些恐慌和焦虑呢?

我也开始尝试对抗焦虑,总结了几个还不错的方法:

第一,面对那些贩卖焦虑的文章或新闻,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任何现象的成因绝对不止一种因素,而把结果归功于某一点都信息都缺乏辩证、真实,都是为了调动情绪。

比如《摩拜创始人套现 15 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那 15 亿是不是有连同部分债务的收购?创始人团队不需要分钱?他是不是普通的可复制的同龄人?

第二,找一项喜欢的事情,坚持做,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锚定」。

即使真的觉得工作生活一地鸡毛,如果有一项良好的坚持能成为习惯,就能减缓「焦虑」,觉得自己日子不是在瞎过、白过。

比如,我收入不高,但是我坚持了 300 天早起,每周都运动 3 次以上。找到一件实际发生的、可以持续给自己肯定评价的事情做,是最好减缓焦虑的办法。

因为人焦虑的根源就来自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第三,有空多发发呆,逛逛菜市场,做做饭,增加点「烟火气」。

很多城市人觉得匆忙的根本原因是,钢筋水泥间的生活没有烟火气,除了工作,没有家常。但是当走进菜市场,就能瞬间找回生活的原色,找回家常的感觉。

打开一瓶不二酱,尝尝妈妈的味道

你会发现,你我原本普通平凡

踏实,才是自在

第四,日程不要安排得太满,少即是多,增加「掌控感」。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所以日程上留出一部分弹性时间,便于调整。很多人觉得自己焦虑,是因为他想要做的事太多,却没评估实际情况,而每次订完计划完不成反而加剧焦虑。

时间管理上有句话叫: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不贪多,一天做好一件事也行!

从容也是一种气度。

愿我们 2019 年,既能高效工作,也能从容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