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危险因素

 昵称46509957 2019-05-13

广州地区的尸体检查资料表明,10~19岁这个年龄段人群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比例有21.1%,40岁的有80%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为什么有的人病变进展快,30岁就发生了心肌梗死?另外一些人却终生都不表现出冠心病呢?
因为很多因素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这些因素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在我国,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是导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5个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大、中动脉管壁内沉积大量的胆固醇而形成的一种病理变化。当血脂过高又得不到控制时,胆固醇就沉积在大、中动脉管壁内,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

肥胖病患者血脂增高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常常有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现象。肥胖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使脂肪不断在体内堆积,于是胖人越来越胖,血脂水平也越来越高,进入恶性循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吸烟

已经证实,吸烟是引发血脂异常的头号“罪犯”。吸烟时吸入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碱。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与氧气存在竞争性。碳氧血红蛋白增高引起机体缺氧,动脉壁缺氧、水肿,血流障碍;还可使内皮受损,为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创造条件。同时,缺氧促进平滑肌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吸烟促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脂代谢紊乱、血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同样促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高血压

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小动脉平滑肌收缩。持续的小动脉收缩使得血管壁的营养吸收出现障碍,纤维组织增生,内膜增厚,小动脉发生硬化。在主动脉、脑动脉和冠状动脉,由于持续的高动脉压,内膜对血浆脂蛋白通透性增加,胆固醇易于在内膜下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反过来又加速高血压进程。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同时血小板黏附及聚集性增强,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和儿茶酚胺水平异常,加之高血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血小板功能异常。这些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