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吃斋相传, 从前客家某地有一位老人, 生下满堂子孙。 儿孙们长大后, 都各自成了家立了业。 有一年除夕, 儿子们都说要请他老人家去吃团圆饭, 但大家都以为被兄弟们先请去了。 结果, 老人左等右等也没等着, 直到儿孙们酒足饭饱陆续出来玩了, 还饥肠辘辘。 老人问孙儿们: “你们都吃饭了吗? ” 孙儿们说: “连狗都吃饱了。 ” 老人听了十分伤心, 大年初一起来, 孙儿们去叫阿公吃饭, 推门一看, 阿公不见了, 桌上留下一张纸条, 写的是:“多子多孙枉自多, 不敬不孝又如何, 除夕挨饿不如狗, 新年出家念弥陀。 ”儿孙们四处寻找, 不知老人的去向, 十分悔恨。为了记取这个教训, 此后, 每年的大年初一就吃素, 直至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年初一吃素的俗习。 送穷鬼每逢年三十日 , 客家地区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扛扫得干干净净, 而大年初一和初二则无须打扫。 直到年初三早晨,才把屋里屋外打扫于净, 并把扫来的垃圾送到村头路口去燃烧, 有的还插上几支香, 放几个煎堆, 这叫“送穷鬼”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 有个吴秀才, 只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吴知福。 他从小娇生惯养, 好吃懒做, 挥金如土。 他十八岁时,父亲见自已辛苦积下的钱财快被他花光了, 便给他娶了妻子,盼望媳妇能让他变好。 吴知福的妻子叫刘阿秀。 她聪明贤惠, 勤劳俭朴。 但吴知福的坏习惯却一点没改, 经常到赌场中鬼混, 输了便偷老婆的衫裤、物件去抵债, 无论阿秀怎样劝告都不听, 不到两年, 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他卖光了, 而且还向财主吴有财借了二百个银元。后来, 吴有财天天上门逼债, 吴知福无奈, 只得将仅剩的一亩田和一间房屋也卖了, 但仍然还不清债, 最后连老婆也卖了。 此后,吴匆福再也无法生活, 只得沿村讨乞, 流浪他乡。 春来秋去, 不觉过了两年, 正值端阳节。 吴知福不知不觉来到阿秀家门口讨乞。 阿秀见他骨瘦如柴, 有心帮他一把。 左思右想后, 叫吴知福先到别家讨食, 然后再回来。 阿秀趁这机会, 把五十个银元包在五十个米阪里头, 交给了再次来到门前的吴知福。 吴知福回家要过一个渡口。 当时他身无分文, 只得拿出五个米阪交给船工作为过渡费。 船工拿过米阪往嘴里一咬, “咔嚓”一声, 发现里面有个银元, 再咬第二三个时, 同样也有银元, 便把米阪放进口袋里。 他估计吴知福口袋里还有米阪, 便拿出三两银子将吴知福的米阪全部买了下来。 这年年三十日, 吴知福又一次来到阿秀的家门口。 阿秀觉得奇怪, 便问吴如福: “端午节给你这么多银元, 怎么一下子就用完了?” 吴知福说: “你哪里给了我银元?” 阿秀恼火地说: “银元全包在米阪里面, 难道连银元也给你吃了? ” 吴知福听了, 悔恨莫及, 把米阪作过渡费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阿秀。阿秀听后,伸出右手食指在吴知福额门上一点: “真是穷鬼! ” 谁知用力过猛, 吴知福一个踉跄跌在地上, 两脚一伸, 便断了气。 吴知福死后, 阿秀非常悲痛。 她想, 如果这事被人知道, 是要坐牢的。 眼下正是新春佳节, 如果偷偷去埋掉也不吉利。 于是和丈夫商童, 把吴知福的尸体放在砻间里。 到了年初三, 眼看不埋不行了, 他们便把吴知福的尸体放在一个大竹筐里, 上面放上蔗渣、 纸屑等垃圾, 一路放着鞭炮, 抬到村后掩埋。 村里人不知内情, 便问: “送垃圾, 放鞭炮是何缘故? ” 阿秀夫妇敷衍说:“送穷鬼, 送走穷鬼, 才能富裕。 ” 村里人看到阿秀家富裕, 也就信以为真。 因此, 也学着阿秀家的样, 每年年初三的早晨, 便把屋里屋外打扫的蔗渣、纸屑等垃圾, 边放鞭炮边送到村外边去。 年初三送穷鬼的俗习, 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元宵烧龙每逢农历元宵节, 丰顺县埔寨镇五个自然村的张姓人, 都要烧龙。 为什么会有这个风俗呢?相传古时候, 东海龙王的第二十一个孙儿浊龙, 生得俊美、 聪明。 东海龙王有心把他当作自己的继承者来栽培。 可是, 他得到老龙王的宠爱后, 不求上进, 终日和一些乌龟王八们厮混, 而且谁也不敢逆他的意。 他长大以后, 更是无法无天, 每日酒足饭饱后, 就带着几个鳖鱼,到处招惹是非, 甚至多次奸淫宫娥、美人鱼。 老龙王曾经召他去训斥过, 可是他当作耳边风。 有一年, 东海龙王出游海南, 路过莲花山一带, 看见那里因多年风雨失调, 庄稼十有九不收, 各村各寨的成年男子多数逃荒外地, 剩下的老弱妇孺, 个个衣衫褴褛, 面黄肌瘦, 东海龙王觉得十分痛心, 便派浊龙去调节风雨, 也好让他磨炼磨炼, 以便将来能继承王位。 但是, 浊龙十分恼火, 认为老家伙有意作贱他。 于是, 他到任以后, 到处敲诈勒索, 奸淫民妇, 无恶不作。 遇上天旱, 如乡民求雨, 敬奉的猪羊酒肉稍为少一点, 他便不但不行云布雨, 反而有意堵塞河道, 使饿死的人更多。 乡民们忍无可忍, 纷纷上诉东海龙王。 东海龙王只好叫小宫主青凤携带屠龙宝剑, 到莲花山查处浊龙。青凤宫主, 腾云驾雾来到莲花山, 查实浊龙确是冒犯天条,罪恶累累, 便决心大义灭亲, 趁浊龙还躺在山洞里的时候, 抽出宝剑, 将他杀死。 随后又立即取出罗帕行云布雨, 滋润久早的土地 使草木、 庄稼蓬勃生长, 大河小溪川流不息。 从此莲花山一带的百姓, 得以安居乐业, 繁衍生息。 二百多年来, 埔寨镇张姓的居民, 为了纪念青凤宫主为民除害的功绩, 和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每年元宵节, 都扎条“火龙” 来烧, 形成风俗。 作客喜“夹菜”客家地方, 每逢有人请酒, 妇女便自备一个盛具, 一边吃,一边将鱼肉等好菜, 夹到盛具里。 散席之后, 她们将夹来的菜,全部带回家中。 这种风俗, 是怎样来的呢? 传说古时候, 有个很孝顺的媳妇, 名叫小凤。 她生下一子后,丈夫死了, 不久公公也死了。 从此, 她跟着家娘, 带着儿子勤劳耕种, 苦度生涯。 村里有个长者做寿, 请小凤家去吃酒。 小凤要婆婆去, 婆婆却要小凤去, 两人推推让让, 直至婆婆装出生气的样子, 小凤才决定自已去。酒席上, 小凤凡是好菜都不吃, 一件一件夹到向主家借来的碗里。 一位老人回她为何这样做? 小凤说带回给婆婆吃。 大家看她这么贤慧, 都让出不少好菜给她。 饭后, 小凤急忙端起那满满的一碗菜, 趁热送回家去, 不料由于心急, 脚趾踢了石头, 打个趔趄, 一碗菜全倒在污水沟旁。 小凤心如刀割, 拾起沾满污泥的菜, 回到家中, 不禁放声痛哭。 婆婆问了情由, 安慰她说: “不要紧, 把它洗净再煮, 还是可以吃的。 你有这点孝心, 我就十分高兴了。 ” 小凤照着婆婆的话, 加些油盐去煮。 煮好后自己先尝尝, 觉得味道还好, 才敢端给婆婆。 婆婆吃得十分满意, 小凤却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事。 半个月 之后的一日, 天降大雨, 小凤觉得雷声总是在自已屋周围轰响。 她听说媳妇虐待婆婆是要遭五雷劈的, 以为上次把掉在污水沟边的菜煮给婆婆吃就算是虐待。 她想, 在家遭雷打会吓坏婆婆和儿子, 不如到外面去。 婆婆死活不让她去。 她挣脱婆婆的手, 跑到外面的一棵古树下。 就在这时, 一声炸雷响起, 她被击倒在地。婆婆追赶到大树下, 见小凤昏倒在地, 尚有气息, 赶忙掐她的人中, 把她救醒过来。 小凤醒来后, 发现自己躺在银堆上, 万分惊奇, 再看看树干上裂开了一个窟窿, 里面还有一大堆闪闪发光的银子。 有了这银子, 小凤一家就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小凤孝敬家娘得到了好报的故事很快传开来。 有些妇女去吃喜酒, 也学小风的样, 把菜夹回去给老人吃。 久而久之, 夹菜便成了一种风俗流传下来。 现在有些地方, 改用“回菜” 的方式,客人回去时, 主家另备一份好菜, 给客人带回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