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婚姻的密码】有奖征文活动
我1979年结婚,这一段漫长的婚史曾遭遇风雨飘摇,又在长期的妥协磨合,逐步走向和谐恩爱。如今老两口都已66岁,在夕阳红霞普照下,我俩回顾这段先苦后甜的故事……。 我出生在山东鲁中北的寿光市农村,1973年青岛市就学,毕业后做了一名中专教师。27岁那年热心的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位青岛姑娘,第一次见面就相中了。而她也没有嫌弃我这个农村孩子。半年的谈婚论嫁,就领了结婚证,很简朴的婚礼,办了两桌酒席,几包喜糖,就成家了。 作为丈夫,谁不想找一个贤惠勤劳的妻子,但婚后一两年我很快感觉到,婚后生活与原来设想大相径庭,也就很快陷入感情危机。 妻子是家中独生女,自小娇生惯养,行事霸道,经常为生活中一点小事就大吵大闹,那种口舌大战有时喊哑了嗓子; 妻子还要求我把每月的工资全部交给她管理使用,每月只给我很少的零花钱,那时又没有“小金库”,手头相当拮据; 妻子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懒惰,每晚看电视都是12点后,不爱做饭,不经常料理家务,家中就如一处垃圾场…..。 她怀疑我有什么“外遇”,开始经常偷偷翻阅我的笔记本,以后又偷偷查看我的“传呼机”,以后是手机,并且还向邻居打听我是否与外人交往的情况……。 这一切,当然令我难以忍受。刚开始我对其‘以牙还牙’,对峙争吵;以后感到实在没有价值,就只能忍受。于是,在婚后十一年的时候,我再也忍无可忍,向法院起诉离婚。 岳父母得知这个消息,极为震惊。近70岁的岳母含着眼泪,拉着我的胳膊苦苦哀求:千万不要离婚,我知道我的女儿不好,我好好教育她,还有我的外孙不能离开你们。说着说着,她做出下跪的姿势。 就在她俯身的瞬间,我看到了她满头花白的头发,额头深深皱纹,此时是我一生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时刻:20多年的含辛茹苦把闺女养育成人,如今遭遇劳燕分飞的危机,怎能不伤心至极?也就在这一刻,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脑海中形成了: 婚姻,绝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它质量好坏,直接关涉到双方两个家庭,每个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庭的和睦而放心高兴;也为其担心和悲伤,尤其是还有那个扯着父母衣襟撕心裂肺嚎啕的儿子,那声音撞击着我的心灵…..。不能离婚!我有能力挽救、改造婚姻,我暗暗下定了决心,到法院撤诉。 要挽救,要改造,首先找出危机的症结,这是一种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 很明显,结婚前的近30年,我俩长期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空,生存环境、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的不同,造成了理念、行为方式、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这类结婚实际上就是把两个陌生人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异质性”对接,如果要做到“充分融合”,既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目前急需做到的就是“扬汤止沸”,最有效的对症措施就是全面的“妥协”。 妥协就是退让,坚决弃置那种紧张地双方对峙,这不是软弱,而是以消极避战方式退出这类毫无价值的争吵,退一步就可以“柳暗花明”,如果退两步、三步呢?于是,我完全撤出这种毫无价值的“竞争”,在以后她无论怎样发脾气,我就是不语。你吵,我看书,听音乐,做家务。这叫做“以柔克刚”,一方的叫喊,没有了回应,失去了势头;消解了愤怒;无法继续推动。天长日久,叫骂的气球终于干瘪了; 消解对方怀疑“外遇”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一切公开,我的笔记本,我的手机、我的钱包…..,全部亮相在书桌、枕头和一切显眼处,让妻子看个够。她确实也很认真翻阅过几次,看看没有什么异常,也就消除了怀疑; 激发妻子勤快做家务的法子就是“榜样的力量”,她谁懒觉,我却每天清晨6点或者更早一些起床,洗菜、淘米、打扫卫生……,从事这类柴米油盐的琐碎,实际上承担起了“家庭主妇”。后来,她实在过意不去,也就早早起床和我一起做家务; 于是两人的距离慢慢缩小着,一起外出的次数增多了,大部分社交都带上妻子;雨天里行走为妻子撑伞;在一次妻子医院看病,没有电梯我从一楼背着她上了四楼……。 水滴石穿的力量,是顽石也能感化。她在那次住院时,我昼夜在病床前精心照料着。记得7天后,她握着我的手,眼睛里含着泪花说:“你是个好人,这辈子我有福……” 还有比这更高的奖赏吗?那年,我们都是48岁,这虽然是一次迟到的“奖赏”,但却是一种高质量的“打造”,牢固的铸就。它能够经受今后最强大的风风雨雨。 如今,我们都老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我俩经常步行在附近公园的绿树丛中,欣赏着怒放的花朵,花朵的笑脸对应着我们的微笑,这是一种审美学的“格式塔”对应; 冬日里,我们俩步行在宿舍前那座浮山间崎岖小路,忽然一阵风雪扑面,此时我用“男子汉”的身躯遮挡着向妻子吹来的雪粒,接着攥着她冰凉的手…….。 婚姻的最不公平的地方,就是把这样决定终身的大事,强加给当时那个半懂不懂的年龄,它从“异质性”对接起步,接着极易燃起战火……。我也就在这几十年的艰苦探索中,摸索出处理婚姻危机这个好法子---- 妥协,妥协,妥协,这不是软弱,这是智慧,是“为一跃而后退的力量……” 2019.5.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