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情偶寄 | 临池学昆曲

 昵称37581541 2019-05-13

  作为一名忙碌的职业女性,为什么要学昆曲?

  老师的回答很妙:到了咱们这个年纪,没有人想长法令纹。昆曲讲究依字行腔,腔行得好,口腔肌肉都得到锻炼。所以你看,我们昆曲演员到了60岁,没有一个长法令纹的。

  见我依旧犹豫,老师进一步诱惑:这一回,教曲的地方可是在瞻园。就是《新白娘子传奇》里,赵雅芝和叶童住的那个白素贞宅邸哦。《红楼梦》中的老祖宗都说,笛子要隔着园林的水面远远听来才有趣;同样,咱们唱曲,在有着650年历史的园子里唱,韵味能把自己都迷住。

  这番言说果然勾动了我的好奇心。周末一大早就赶去了瞻园。这座明清园林离熙熙攘攘的夫子庙只有一箭之遥,但只要一拐进瞻园路,到处都是浓密的绿阴与青砖地、马头墙,市井喧嚣一下子就消失了。

  瞻园的面积非常小,后花园更是设计精妙,移步换景特别紧凑,与金陵其他名园的开阔风格完全不同。步入其中,我好像穿越到苏州老城的某个古典园林中。它是以假山奇巧堆叠引来山水画意的,大部分的奇秀湖石都来自宋代,而它的第一任主人,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

  闲话休说,老师在瞻园后花园教曲,是因为这里有一湾活水倒映着天光水影。昆曲的腔调与板眼,在这养着无数锦鲤的水面上反复折射,听上去更加润泽、轻灵、舒展、浪漫。在老师眼中,这个后花园就是一段凝固的昆曲,它与世俗生计毫无关联,却滋养了人的精神世界。

  1981年,南京乐社昆曲组就在我们学唱的地方举行过“仲春昆曲茶会”,俞振飞先生唱曲,高慰伯先生司笛,一时盛况无前。

  整整28年过去了。热爱昆曲的人由多变少,又由少变多。那天,老师就站在六角亭旁,给我们这些“临水学唱”的学生,发了《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工尺谱,逐字逐句纠正我们的演唱。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古老的工尺谱,因为之前学习的昆曲都是注在简谱上的。工尺谱像什么呢?特别有趣,它就像渔翁雨天穿的蓑衣。对了,它也叫“蓑衣谱”。唱词是按照繁体竖版书的方式排列的,所不同的是每一列唱词之间的间距非常宽,工尺谱就标注在唱词之间,以比较小的字体与符号斜缀于唱词的右傍,呈四十五度角度向下斜斜地拖坠着,好像蓑衣毛茸茸的轮廓。

  老师说,教了几个月的昆曲,发现有学生还是像唱美声一样在唱曲,这可能与我们之前教曲用简谱有关。简谱是法国人发明的,传入中国不过百年时间,而工尺谱我们在唐代典籍中就可以发现,它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对戏曲的孕育与传唱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仅标记了音高,还标记了节奏和格式格律,特别是对每个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腔格标注得十分清楚。昆曲唱词上的简谱,都是在工尺谱的基础上翻译的。翻得稍有差池,就会韵味皆失。因为昆曲之所以婉转曲折、叹咏优雅,全在于它有丰富多彩的润腔手法,比如豁腔、擞腔、叠腔、囗罕腔等,这些润腔只会在工尺谱上,才会用“暗号”做标记。

  这天,学到一半,浓稠的雨云聚拢到这片明清园林的上空。春雨打在芭蕉上,打在海棠树上,打在紫藤萝上,打在锦鲤池上,也让昆曲唱腔有了水灵灵的、余音绕梁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