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尺谱常识

 沽美酒 2016-05-20

学习昆曲的曲友应该掌握工尺谱。

工尺谱是一种传统记谱法,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能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变而成。从唐代的燕乐半字谱起,经过宋代的俗字谱(如《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发展到明、清以来通行的工尺谱。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乐种的工尺谱有很多差异。这里简单介绍昆曲工尺谱的基本知识。

一、工尺唱名   

昆曲使用的工尺谱和简谱一样,是首调唱名。谱字共有十个: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

合、四、一分别相当于简谱中低音的5、6、7;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1、2、3、4、5、6、7。

高八度的音,在最后一笔上挑,或加单人旁。低八度的音,除了六作合,五作四,乙作一之外,都是最后一笔下挑。  

二、节奏记号

1、板眼是工尺谱用以标识节奏的方法,标记在工尺的右侧。昆曲的基本节奏型可分为散板、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三种。可分别理解为简谱中的散板、四四拍和四二拍。

板是每小节的第一拍,中眼是一板三眼的第三拍或一板一眼的第二拍,小眼是一板三眼的第二、第四拍,又分别称为头眼、末眼。

2、赠板:将一板三眼的中眼改为板,称为赠板。实际是将原来一板三眼一个小节延宕为两板六眼两个小节,曲牌的板数增加一倍,通常用于抒情的慢曲。

3、“腰”的含义:腰板、腰眼与实板、实眼相对,当板眼在一个音符(工尺)开始处击

下时,称为实板、实眼。当板眼在一个音符(工尺)进行之中击下时,则称为腰板、腰眼。一些时值的因素往往需要通过腰板、腰眼来体现,详见谱例。

    腰板和腰眼掌握起来较为复杂。简言之,腰板和腰眼包括两种情况:一,音的延长;二,切分音。

    4、底板:散板曲子在唱词的句逗处所下之板。

    各种板眼记号及其用途,如下表:

三、其他记号

    在昆曲中,对于润色唱腔的种种腔格都有细致的记录。其含义和记录符号,请参阅《粟庐曲谱》的《习曲要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