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曲课堂 | 教您看懂工尺谱!

 逸心茶舍 2017-12-18


工尺谱(现在读作“工扯谱”。这是因为“尺”是入声字,在派入上声字时,记作了“chi”。但因为它在这里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要保留原读音,又记做了“che”。这就成了两个音。)是汉字文化圈特有的记谱方法,源自唐朝,传至宋朝、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琉球等使用汉字的地区,属于文字谱的一种。在古代流传甚广,但是今天只有传统戏曲的伶人和学习者还会使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


一、 昆曲工尺谱格式


昆曲工尺谱的记写,略有数种格式。以下列举较常见的三种:


(一) 玉柱谱

以曲词为主,工尺谱列于字的右方,旁注直下。乾隆前曲谱多用此式,如《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等。


(二) 一字谱

其工尺字横列于曲词之右。因读来较费力,这种谱式一般较少使用。《遏云阁曲谱》用此式。


(三) 蓑衣谱

工尺字于唱词旁斜行注记,为近代手抄及刻印曲谱中最常使用者。谱既易识,又不至因工尺字过多时容易混淆。如《集成曲谱》、《六也曲谱》、《粟庐曲谱》等均用此式。


二、 昆曲工尺谱记谱符号说明


昆曲工尺谱的记谱主要可分成三个区块:一为工尺字,标示乐曲之旋律;二为板眼符号,标于工尺字右侧,表示乐曲的节奏;三为换气符号,又称为「靴脚」,标于工尺字左侧,表示换气、偷气所在。


三、 昆曲工尺谱音阶与五线谱、简谱对照表


标示主要旋律的工尺字,其书写方式为:主要中音阶区之工尺字「上尺工凡六五乙」,记写低音阶工尺字时,将末一笔向右下撇勾,高音阶则加「亻」字边(亦有草体写法将末一笔向上提勾者)。其与西乐五线谱、简谱对照如下:


四、昆曲笛色与西乐调名对照表


笛色即所谓调门。昆曲因以曲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其调式音高以曲笛为准。共有七调:上字调、尺字调、小工调、凡字调、六字调、正宫调、乙字调。传统昆曲以平均孔曲笛伴奏,小工调为最常用的调法,是为基调。以小工调之「上」音为「工」音之调,即为上字调;以小工调之「尺」音为「工」音之调,即为尺字调。以此类推,如下表。


其调式与西乐对照如下表。中西乐律本不相同,传统昆曲笛色与西乐调高并非等同,只是近似而已,但今日昆曲乐律已与西乐相近,基本上较过去吻合。


五、 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


(一)五声音阶:

曲分南北。南曲为五声音阶,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所组成,相当于西洋音乐「唱

名」的Do、Re、Mi、So、La。以「宫调」为例:


(二)七声音阶:

北曲为七声音阶,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音组成,其中的半音位置与西洋七声音阶略有差异,相当于西洋音乐「唱名」的Do、Re、Mi、Fa、So、La、Si。

以「宫调」为例:


六、 板眼符号与板式简介


板眼符号用于标示乐曲节奏,记于工尺字的右侧。板分正板、赠板、散板三种板式,又有头板、腰板、底板等因字腔位置不同而有不同名称之板;眼之符号则分头眼、中眼、末眼及侧头眼、侧中眼、侧末眼。以下列表并加说明。


(一) 板眼符號


1. 板


(1)正板

头板「、」:亦称「迎头板」,点于字头,板随字而下。

腰板「一」:随腔而下,多点于腔之中间,唱者腔先出口,拍板过后换腔。

底板「一」:板下于腔尽处。


(2)赠板

赠板「╳」:为使曲谱曼妙好听,增其绵延曲情,可在正板「四拍」之后加用赠板(四

拍),使乐句较正板原曲增长一倍。


(3)散板

散板(简谱符号作++):散板不受板眼限制,为无板无眼之曲,仅载工尺,不点板眼,

在乐句末处右下方,下一底板以识之。其快慢并非任表演者随意处理。其中各音自有

定法,快慢徐疾随乐情、句式、词意、表演者之艺术与文学修养予以发挥。


2. 眼


(1)头眼

头眼「‧」:用于一板三眼之第二拍。点于字头或腔头。

侧头眼「└」:与头眼同,唯用于前一音的延续。


(2)中眼

中眼「。」:用于一板一眼中的第二拍,及一板三眼之第三拍。

侧中眼「△」:与中眼同,唯用于前一音的延续。


(3)末眼

末眼「‧」:符号与头眼同。用于一板三眼之第四拍。

侧末眼「└」:与末眼同,唯用于前一音的延续、或后半拍更换不同音高等等。


3. 实板实眼与虚板虚眼


实板与实眼:包括头板、头眼、中眼、末眼,赠板亦是。为点在工尺字上的板眼,下在音

符的起头处。


虚板与虚眼:包括腰板、底板、侧头眼、侧中眼、侧末眼。所下之处为前一音的延长。通

常表现在谱中有延长音、切分音、附点等等情况。


(二)板式

综合以上,将各种板式和板眼符号整理如下:


参考:

俞振飞:《振飞曲谱》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1

俞振飞:《粟庐曲谱》台北: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重印 1996

周维培:《曲谱研究》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7

薛宗明:《中国音乐史‧乐谱篇》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9

游素凰:《戏曲音乐识谱听音进阶教材》台北:台湾戏曲专科学校 2000

何佩森:《梨园声韵学》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王正来:《曲苑缀英》香港: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 20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