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只差一双公筷的距离!

 百灵和鸣 2019-05-13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英文简称HP),也算鼎鼎大名了!尤其胃不好的人,真是对它又好奇又害怕。

前不久,小乐就遇到了这样一家人,先是一人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由于听说这个HP和胃癌有瓜葛,吓得全家都去体检了,结果出来一看……全家都感!染!了!

看着检查结果,本来欢乐的大家庭变得忧心忡忡,于是就来求助小乐:我们会不会得胃癌啊?!

幽门螺杆菌,有这么厉害?

幽门螺杆菌主要分布在胃黏膜组织中,而且还颇有“地位”,它是人类胃部唯一的一种细菌,而且生存力极强,能避免胃酸环境的影响,也不易随着食物被排出体外。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这是实锤没错了。但!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现象,当然不可能人人感染了都会得癌。

幽门螺杆菌致病,其实没那么犀利,实话说吧,幽门螺杆菌有些“势利眼”,专挑软柿子捏☟

比如,素有胃病、做过胃部手术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这部分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罹患胃癌的可能性相对高那么一些。

而不管你是否有这些病史或家族史,提高警惕、识别症状、及时治疗调养,还是可以把胃癌甩得远远的。话说——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啥症状?

幽门螺杆菌搞事情,早晚都要露马脚:

1

腹胀、恶心、胃痛不适,还有饭后嗳气反酸。

2

口臭……即使认真刷牙、饮食清淡、没有“上火”,口臭一如往昔。

3

平躺爱打嗝,不垫高枕头就睡不着、睡不好,睡眠质量大幅下降。

胃肠道症状自不必说,像口臭、睡眠不好这些问题,有时真的难以和胃病联系到一起,现在小乐提醒了,大家多注意!

不过,幽门螺杆菌也相当“鸡贼”,程度轻浅或新发生不久的感染,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感染者甚至不曾感受到幽门螺杆菌在自己胃里兴风作浪。但为了日后不酿大祸,平时提防一下绝对必要☟

请你回想一下,平时是不是爱吃生冷食物?全家吃饭不分餐、不用公筷母匙?给小宝宝喂饭大人先尝先嚼再喂?

如果你回答,就得多留个心眼了,因为幽门螺杆菌经口腔传播,经常做这些事儿,“敌菌”可能已经在你和家人的胃里安营扎寨了。那么——

揪出幽门螺杆菌,要做啥检查?

暴露区区HP,消化内科的碳13呼气试验(也有碳14呼气试验)一招制敌。

小乐先给你吃个定心丸,这个呼气试验无痛、无创、快速便捷、无交叉感染,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检查流程也不繁琐:

首先受试者需要按医嘱提前停用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品,检查前也要禁食6小时以上。

▲呼气

☞检查当天,需先口服一颗碳14尿素胶囊;静坐半小时后,受试者集气瓶/袋中呼气,持续呼气3分钟即可停止。

吹口气儿就能测出有没有感染?没错,这都是拜幽门螺杆菌所赐,它产生的高活性尿素酶在检查中帮了大忙。

受试者服用碳14标记的尿素胶囊,如有感染,尿素酶可将胶囊分解为氨和带有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收集呼出的气体、分析带有标记的二氧化碳含量,就能知道感染程度了。

太巧妙了,有没有!

差点忘了划重点:这个呼气试验只能查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阴性不等于没胃病。需要检测有无胃内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疾病,呼气试验不能取代胃镜!凡是“吹口气轻松查胃病”的说辞都是大忽悠。

呼气试验“阳性”,该咋办?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以上,所以查出“阳性”不必盲目紧张害怕

这里小乐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如果平日HP没让你吃啥苦头,并不需要赶尽杀绝,持续观察就OK。

而医生们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其实是推荐以下人群进行的☟

有胃癌家族史、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严重病变(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残胃、胃MALT淋巴瘤、长期消化不良、长期服用抑酸药及非甾体类抗生素的人。

“根除”的过程,一般采用三联疗法(抑酸剂 两种抗生素)或四联疗法(胃黏膜保护剂 抑酸剂 两种抗生素)进行10-14天治疗,疗程结束后1个月再进行复查即可。

至于用啥药,这就需要问医生啦,小乐可不想看到你自做主张买药吃。要知道,一旦首次根除不成功,滥用药物会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再想根除就有困难了!

幽门螺杆菌的事说得不少了,大家慢慢“消化”一下吧,谨防菌从口入,不妨先改变一下生活习惯,不和别人共用牙杯牙刷,吃饭放置公筷,少吃生冷食物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