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因子和抗O

 百鸣村 2019-05-13

一类风湿因子(RF)

我们体内有一种球蛋白质,被叫做免疫球蛋白。我们已经知道的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Ig)。人体内的抗体,分为五种类型:IgG、IgM、IgA、IgD、IgE。现在我们知道,类风湿因子是自身抗体,以变性的IgG为抗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对应类风湿因子的产生,是因为体内出现了自身免疫性反应。因此,类风湿因子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这种变性的IgG是怎么来的,现在不不知道。自身抗体和自身抗原的出现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谜团。

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患者体内所特有的,但是此自身抗体是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的,在很多类风湿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出,因此被叫做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可以分为自然发生的和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的两种。自然发生的类风湿因子,只有IgM一个类型,而且血清滴度比较低,常常可以出现在健康的老年人体内。

而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类风湿因子,血清滴度高,除了主要的IgM型外,还有IgG、IgA型。因为IgM型被认为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约占80%。同时,由于IgM型类风湿因子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以前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现在一般其它的几个类型也可以做,对于类风湿因子检测是发展,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确诊。

测定方法有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今天我们在临床中,常常会得到用IgM-RF、IgG-RF、IgA-RF这样的结果,具体到了类风湿因子的分子类型。

经过大量研究,普遍认为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参与致病过程:

①IgM型类风湿因子,可在类风湿关节炎有临床表现前几年就存在于病人血清中;而且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的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没有临床症状的“正常人”,具有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度危险性。

②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的病人,较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病人预后差。

③IgG型和IgM型类风湿因子的存在与关节外的损害,如类风湿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相关。

因此,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评测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尽管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也没有显著的特异性。5%的健康老年人RF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人,RF假阳性率为2%~25%不等。

类风湿因子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检测到类风湿因子。

但是,检测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如果排除其它疾病的存在,而同时有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即便低度不高,其它指标正常,不能确诊,也需要怀疑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并且注意持续观察。

持续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高,且骨破坏发生率高。在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免疫学指标与治疗效果间的关系的表现比较复杂,类风湿因子也差不多。有的患者可以获得类风湿因子滴度降低、甚至转阴的结果,但是如果类风湿关节炎出现反复,类风湿因子仍然可以重新出现。类风湿因子降低明显的患者,一般药物敏感性好,治疗效果好。但是也需要注意药物副作用监测,也有可能副作用表现也相对敏感。

在类风湿患者中间,也存在不少病例,怎么治疗类风湿因子都存在,但是身体症状、其它检查项目都比较正常,有的情况还是高滴度的情况。我认为应该这样看:这样的患者,即便病情完全缓解,至少应该是“高危正常人”中的“高危”,在平常需要注意自我保护,远离会引起复发的因素,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如果尝试完全停药,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类风湿因子虽然可以作为一个疗效评价指标,评价治疗的效果,但是不会像血沉、C反应蛋白那样,随着炎症情况而变化明显,因此不作为监控疾病炎症活动的指标,也不需要经常检查。

在类风湿患者中,有少部分人类风湿因子是阴性的,这是因为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抗原,不止一种。这是类风湿异质性的一个表现方面。为什么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药物,却存在不同的治疗结果,与类风湿疾病本身的复杂性有直接的关系。

二抗链球菌溶血素“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200 U。

正常值因试剂不同,年龄、季节、天气、链球菌感染情况,尤其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溶血性链球菌发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存在,人体也会出现相应的抗体,即抗O,实验室手段可以检测到抗O的含量。

正常值一般在200单位以下,若高于2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可以导致风湿热,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抗O是风湿热的检查指标,在其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的确诊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病人抗“O”升高,但是没有关节酸痛等症状,不能以为就是患了风湿关节炎,只能说明近期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的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一类疾病,也会出现抗O升高。另外据研究,柯萨奇B病毒、高胆固醇血症、溶血、肝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展现非特异性的抗O增高,但是滴度不是很高。

抗O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抗体,但是,有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抗O高的检查结果。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引起异常免疫反应,即便当初的感染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因其而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却是一种非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保留下来。链球菌也可能混杂在其间,局部参与了感染,因而出现了抗“O”。

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久病体虚,抵抗力较差,轻易收到链球菌的侵袭,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患有咽炎。还有局部关节炎病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抗感染能力显著下降,这也是合并链球菌感染的原因。

出现抗O高滴度,伴随相关链球菌感染症状的时候,需要抗生素的治疗。反复的咽炎、存在链球菌感染,也都是可能诱发类风湿关节炎反复、病情加重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