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学生,能近视的都近视了!

 孤凤 2019-05-13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气质的窗口,然而现在大部分人开始给它们加上了一层层的“窗纱”。在一个小小的教室里,这种被老一辈人叫“四眼田鸡”的,在学生中比比皆是,司空见惯。近视了的情况都是见怪不怪的,反而读了十几年的书不近视的才是件很好奇的事情。

根据青少年健康数据调查:小学生近视率45.7%,初中生74.4%,高中生83.3%,大学生87.7%。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不够健康,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更是如此。包括电子娱乐产品的滥用,手机网络游戏的疯迷,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减少。导致青少年体质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持续下滑,尽管最近几年有所上升,但‘眼睛不亮’”的问题一直没有改变”。更可怕的是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造成这种的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在学校里本就从早到晚的上课学习,在放学后又让孩子完成大量的、高质量的作业,忙于各种的家教,提高学习成绩。而这背后的代价就是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效仿古代人的“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读”,加大了用眼负担。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强调,青少年是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要求学校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可事实上,体育锻炼在各个学校可有可无,也并没有被家长重视,就算有重视的,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升学考试下,也会被迫中断。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为3小时,是全球平均的近2倍;80.4%的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而据了解,在欧洲很少有中学是在上午9点以前上课的。试问,没有良好的睡眠、精神抖擞的状态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学习的保障,“体质不强,谈何栋梁”?针对这个现象,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

然而如何在学生的学习与健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是单方面力所能及的了。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社会之间通力合作。首先,教育部门要积极实施关于如何防控学生近视,要明确提出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建立学生视力监护制度,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指标之一等;学校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保障学生的活动时间;加大学生眼睛保健操的监督等;家长既要在不耽误学习方面下功夫以外,也要重视孩子的课外的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引导孩子养成规范的坐姿;减少长时间的使用电子娱乐产品和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以便及时防控等;社会方面要加大保护眼睛的宣传,请专家开展座谈会指导教育学生科学用眼,讲究眼部卫生以及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四方协调运作下,视力保护大于治才是核心,完善体育变革,加大体育锻炼活动,提高锻炼意识才是重中之重。

来源|动商研究中心

编辑|LY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