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怎样治疗?

 爱生活的边边 2019-05-13

  一、治疗原则

  需根据分级、分期、分段的不同而制定。分级指按疾病的严重度,采用不同的药物和不同治疗方法;分期指疾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以控制炎症及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缓解期应继续维持缓解,预防复发;分段治疗指确定病变范围以选择不同给药方法,远段结肠炎可采用局部治疗,广泛性结肠炎或有肠外症状者以系统性治疗为主。其临床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与对症治疗、整体治疗与肠道局部治疗、西医药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相结合。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

  1、轻-中度患者可应用中医辨证或中药专方制剂治疗,或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制剂,若无效可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对远段结肠炎可结合直肠局部给药治疗。以上治疗无效时可使用泼尼松口服治疗。

  2、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宜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必要时选用嘌呤类药物、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或选择英夫利昔静脉滴注。

  3、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对口服泼尼松、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局部治疗无效,或出现高热、脉细数等全身中毒症状者,应采用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

  治疗7~10d。如无效,则应考虑环孢霉素或英夫利昔静脉滴注治疗,必要时转外科手术治疗。

  4、维持治疗:当急性发作得到控制后,宜选用中药维持治疗,亦可配合小剂量的氨基水杨酸类制剂。

  三、西医药治疗

  1、活动期的处理

  轻度UC的处理:可选用SASP,0.75~1g/次,3~4次/d,口服(应同时补充叶酸);或用相当剂量的5-ASA 制剂。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可酌用SASP 或5-ASA 栓剂0.5~1g/次,2次/d;也可用5-ASA 灌肠液1~2g,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100~200 mg,保留灌肠,1次/晚。必要时用布地奈德2mg,保留灌肠,1 次/晚。

  中度UC的处理:可用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口服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强的松)30~40 mg/d,分次口服。

  重度UC的处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病变范围较广,病情发展变化较快,作出诊断后应及时处理,给药剂量要足,治疗方法如下:

  如患者未曾使用过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口服强的松龙40~60mg/d,观察7~10d,亦可直接静脉给药。已使用者,应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300mg/d 或甲基强的松龙48mg/d。

  肠外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继发感染,如硝基咪唑及喹诺酮类制剂、氨苄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等。

  应使患者卧床休息,适当输液,补充电解质,以防水盐平衡紊乱。

  便血量大,以下和持续出血不止者应考虑输血。

  营养不良,病情较重者可用要素饮食,病情严重者应予肠外营养。

  静脉糖皮质激素使用7~10d后无效者可考虑环孢素静滴2~4mg?kg-1?d-1 静脉滴注7~10 d。由于药物免疫抑制作用、肾脏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应严格监测血药浓度。因此,从医院监测条件综合考虑,主张在少数医学中心使用

  2、缓解期的处理

  症状缓解后,应继续应用SASP 或5-ASA 类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时间至少1年或长期维持。SASP的维持治疗剂量一般为口服2~3g/d,亦可用相当剂量的5-ASA 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不宜用于维持治疗。6-硫基嘌呤或硫唑嘌呤等用于对上述药物不能维持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者。

  3、外科手术治疗

  绝对指征:大出血、穿孔、明确或高度怀疑癌变者以及组织学检查发现重度异型增生。

  相对指征:重度UC伴中毒性巨结肠,静脉用药无效者;内科治疗症状顽固、体能下降、对糖皮质激素抵抗或依赖,替换治疗无效者;UC合并坏疽性脓皮病、溶血性贫血等肠外并发症者。

  4、癌变的监测

  对病程8~10年以上的广泛性结肠炎、全结肠炎和病程,30~40 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直乙状结肠炎患者,UC 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应行监测性结肠镜检查,至少2年1次,并作多部位活检。对组织学检查发现有异型增生者,更应密切随访,如为重度异型增生,一经确认即行手术治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

  大肠湿热证

  治法: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芍药、黄芩、黄连、大黄、槟榔、当归、木香、肉桂、甘草)加减。

  加减:大便脓血较多者,加白头翁、紫珠、地榆凉血止痢;大便白冻、黏液较多者,加苍术、苡仁健脾燥湿;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乌药、枳实理气止痛;热甚者,加葛根、金银花、

  连翘解毒退热。

  中成药:香连丸,3~6g/次,2~3/次;香连止泻片,4片/次,3次/日。

  脾气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白扁豆、砂仁、薏苡仁、莲子肉、甘草)加减。

  加减:便中伴有脓血者,加败酱草、黄连,广木香;大便夹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枳实消食导滞;腹痛畏寒喜暖者,加

  炮姜,寒甚者加附子温补脾肾;久泻气陷者,加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中成药:①补脾益肠丸,6g/次,3次/日; ②参苓白术颗粒,3~6g/次,3/日。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祛寒,健脾补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加减。

  加减: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肉豆蔻温补脾肾;腹痛甚

  者,加白芍缓急止痛;小腹胀满者,加乌药、小茴香、枳实理气除满;大便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诃子涩肠止泻。

  中成药:①四神丸,9g/次,2次/日;②固本益肠片,8片/次,3次/日。

  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理气,补脾健运。

  方药:痛泻要方(陈皮、白术、芍药、防风)加减。

  加减:排便不畅、矢气频繁者,加枳实、槟榔理气导滞;腹痛隐隐。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炒扁豆健脾化湿;胸胁胀痛者,加青皮、香附疏肝理气;夹有黄白色黏液者,加黄连、木香清肠燥湿。

  中成药:固肠止泻丸(结肠丸),4~5g/次,3次/日;

  寒热错杂证

  治法:温阳健脾,清热燥湿。

  方药:乌梅丸(乌梅肉、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桂枝、川椒、干姜、细辛)加减。

  加减:大便伴脓血者,去川椒、细辛,加秦皮、生地榆;腹痛甚者,加徐长卿、元胡。

  中成药:乌梅丸,2丸/次,2~3次/日。

  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加减。

  加减:便下鲜血、舌质红降者,加紫草、生地榆、生地;高热者,加水牛角粉、栀子、金银花;汗出肢冷,脉微细者,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

  中药灌肠治疗

  锡类散1.5g加100 ml 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次/日。

  康复新液50ml 加50ml 生理盐水,保留灌肠,1次/日(本品也可口服,10ml/次,3次/日)。

  结肠宁灌肠剂,取药膏5g,溶于50~80ml 温开水中,保留灌肠,1次/日。

  中药复方保留灌肠,可辨证选用敛疮生肌(冰片、儿茶、珍珠粉等)、活血化瘀(三七粉、生蒲黄等)、清热解毒燥湿(青黛、苦参、黄柏等)类药物。

  栓剂治疗

  针对溃疡性直肠炎,或直、乙状结肠炎,病变位置偏下,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者,可给予肛门栓剂治疗。药物选择与灌肠药类似,清热解毒中成药如野菊花栓,用法:1粒,纳肛,1~2次/日。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主穴合谷、天枢、上巨虚。湿热重者,加曲池、内庭;寒湿重者,加中脘、气海;脾气虚者,加脾俞、胃俞、关元;脾肾阳虚者,加脾俞、肾俞;阴虚者,加照海、太溪;血瘀者,加血海、膈俞。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偏寒者加灸。

  灸法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脾俞、胃俞、大肠俞。虚寒明显者,加神阙。用艾条或艾柱,1次灸30min。1日1~2次,腹部腧穴与背部腧穴交替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