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对肺部结节患者说什么

 达成书藏 2019-05-13

一年做了近千台手术的医生:

想对肺部结节患者说什么

  2018年,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一年的手术量高达近15000台,其中由胸外科主任方文涛主刀的手术近千台。但方文涛说,他常常会“劝退”一些没有必要做手术的病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肺部小结节患者。

  唯一需要做的是随访

  “我一个上午看40多个病人,大约有近20个病人都会对我说,医生,别人都说磨玻璃结节是不好的,要不要手术?”而方文涛的诊断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必要马上手术。

  肺部小结节并不等于肺癌。对于肺部小结节以及早期肺癌的诊断,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医师协会都制定了指南,所有的指南都指出:对于第一次发现的纯磨玻璃结节,不需要做任何治疗。患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定期随访:第一次发现后,三到六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没有变化,一到两年再复查。随访过程中如果结节长大,或者其中的实密成分增加,才有可能需要治疗。

  如果一发现磨玻璃结节就贸然手术,不仅要承受手术的风险和痛苦,手术之后的生活质量也会明显下降,切除一叶肺叶,至少会损失20%的肺功能。

  方文涛对被他“劝退”的五百多例磨玻璃结节患者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其中90%以上患者的结节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保持时间最长的已经有8年。有二十多位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发现结节长大或性质改变,及时进行了手术,没有一例出现复发转移,这也就意味着定期随访并没有耽误他们的治疗。

  在风险和获益间做出权衡

  劝人不要手术,比劝人接受手术更难。方文涛看门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做“思想工作”,“作为医生,我必须在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带给病人的益处之间做出权衡。”

  “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同医生对肺部小结节的判断基本一致,因为他们都会遵照治疗指南。但是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医生未必都会严格依照指南,不同的医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判断。当病人面对这些不同意见,最终会陷入迷茫和焦虑。”方文涛说。

  2015年,国际胸腺肿瘤年会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召开。大会中有一个环节是国内外医生进行多学科病例讨论。令在场医生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胸腺瘤病例:在过去的一两年里,这位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症状,在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医生们给出了这样讨论结果:等待。现场有不少中国医生对这个结论感到吃惊,怎么能让病人等呢?

  “理由很简单,在现有治疗方法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继续治疗可能反而会使疾病发展得更快,甚至会破坏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方文涛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