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教育在中国

 老农看天下 2019-05-13


亲子教育在中国


亲子教育在中国

——听贝曼博士讲座有感

sdsonia


        晚上,认真聆听了贝曼博士题为《亲子教育在中国现代》的讲座。刚开始还有些担心自己听不太懂,当老人行云流水般的声音缓缓传来时,心里一颗石头落了地。边听边记,甚至还能联想起自己的育儿经历。听完后,迫不及待想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一、夫妻恩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遗产


        随着孩子的出生,夫妻很容易将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配偶之间的关系。殊不知,夫妻恩爱、关系和谐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和最大的遗产。夫妻关系不和,孩子无所适从,难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从小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很难健康成长。


        关系第一,教育第二。这不仅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

二、无条件爱孩子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他们爱孩子,答应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孩子犯错或者表现不乖的时候,他们则会摆出另外一副面孔。他们爱的是孩子的行为performance,或者动作doing,而不是孩子本身being。我的学生里面,就有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被父母暴打的例子。


        正如贝曼先生所讲的,第一只有一个。如果上学是为了追求成绩,争夺第一,那么,决大部分人都是失败者。失败的次数多了,学生的自尊心严重降低,放弃的想法会油然而生。药家鑫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之一。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或者说是十分苛刻,致使药家鑫产生厌世心理,曾多次想到自杀。


三、
及早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


        现在的孩子很多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关键时刻有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上文提到的药家鑫就是这样,当他看到被撞倒的张妙坐起身记录他车牌号码的时候,惊慌失措当他拿出水果刀将张妙连捅八刀致其死亡,最后自己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记得澳大利亚身患残疾的演讲家力克.胡哲说最大的残疾不是没有胳膊没有腿,而是没有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说,命运就是一次次选择的叠加,一个人不会选择,就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

四、以原则为中心并笃行之


        很多家长说孩子很任性,这也是目前诸多家庭中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些孩子任性到毫无底线。不少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动辄威胁父母要跳楼自杀,更有甚者,因家庭矛盾弑杀自己的亲人。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古今中外,很多名门望族留给后代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祖传家训或者说是不可逾越的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那么,亲子教育是否有普世的原则呢?


        我想是的,比如诚信、勤劳、勇敢、节俭、善良、包容等等,如果亲子教育中融入优秀理念和坚定的信念,孩子就会跟随父母的脚步,不断踏上通往人生的光明大道。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所作所为不是听来的,而是效仿的。


        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必须让孩子清楚底线在哪里。女儿小的时候,我给孩子底线就是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能帮别人最好,不能帮起码不要添乱。

五、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前天,参加社区读书会,听到一则令人心酸的故事。哥哥学习好,常常受到父母表扬,弟弟从小生活在哥哥阴影下,很不开心。后来哥哥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结婚生子,二弟弟则上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毕业后宅在家里,患上严重的抑郁。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把每个孩子当作人来尊重,育儿如同种庄稼,让麦子成为最好的麦子,玉米成为最好的玉米。违背规律与农时只能对庄稼造成伤害。


        花开四季,各有千秋,
看见孩子,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思想和情感。承认、悦納、包容、陪伴,为孩子营造快乐、健康和成功的环境。


        感谢贝曼先生的讲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