匚 古运河,老桥头,老店饼香 千年古运河悠悠,流淌过古镇塘栖。在塘栖段的运河之上,飞架着一座七孔桥,这是江南四大明代石拱桥之一——广济桥。 作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古老的广济桥那斑驳的印记见证着塘栖古镇的兴衰沉浮。 在广济桥的桥头,有一座两层小木楼,那就是塘栖老字号“法根糕点”的所在地。 在老店的二楼,李法根摆开架势,准备给我们制作麻酥糖。 作为江南的传统糕点,麻酥糖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尤其是里边嚼劲十足的麦芽糖让人百吃不厌。 案板上就放着两样食材,麻屑粉(芝麻粉、面粉、糖按比例调配)和麦芽糖,还有两样简单的工具,李法根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起来,这样的流程他已经做了四十年。 不一会,一排排麻酥糖制作完成,我拈起半块放进嘴里,没错,就是这个味道。 匚 杭州大伯大妈的最爱,这是小时候的味道 李法根从1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手艺,每天凌晨起来生煤炉,打鸡蛋,切云片糕。按他的说法,“这就是童子功”。 当我看着他蒙上眼睛,拿起一把类似屠夫用的厚背斩肉刀,稍一酝酿后运刀如飞,一口气切完了一条云片糕,短短10几秒的时间,让人看见了他过往40年在传统糕点中下的功夫。 李法根自立门户后,一开始没什么生意,他的妻子就站在店门口吆喝,卖上一条云片糕就能开心半天。说起刚开店的时候,他一脸的唏嘘。 应该说真正帮法根糕点打开市场的,还是从杭州到塘栖的342路公交车。不少来塘栖买新鲜蔬菜的杭州老人,无意间发现了他的糕点,好吃、便宜,顿时一发而不可收。 这一盛况如今依然可以看到,在往来塘栖的公交车上,总有专程到塘栖买菜,顺便买些法根糕点的大伯大妈,每人拎着七八斤十来斤的糕点,不少是左邻右舍或亲戚同事让捎带的。 “饿煞饼”、“香蕉酥”、“小桃酥”、“橘红糕”、“重麻酥”、“太子饼”、“枇杷梗”……足足有几十种,从口味到包装,都仿佛停留在80年代。李法根至今还记得有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对他说:“这就是我小时候吃的味道。” 匚 小糕点,有大文化 在塘栖一带,逢年过节,晚辈都要给长辈送麻酥糖。而到了立夏那一天,外孙、外孙女都要到外婆家住一天,老人还要做立夏饼给孩子吃。 还有清明的团子、端午的绿豆糕、中秋的月饼和重阳的重阳糕,这一样样糕点里无不包含着江南水乡的乡风民俗。而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糕点文化的影响始终根植于李法根内心深处。 李法根说过,再老的老字号也要创新。所以他的店铺推出了不少时髦新颖的中式点心,不但是“老杭州”的心头好,也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新网红”,他的小桃酥更是成为网络爆款,月销160万个。 但是,李法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做的是传统糕点。在这些传统糕点里,有着本地习俗,有着传统文化,更有着许许多多杭州人儿时的记忆与情怀。 |
|
来自: 昵称4532652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