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人重视嫡长子?

 万斯里 2019-05-13

国法、家规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古人重视嫡长子无非是为了基业永兴,万年绵延。

权力如毒品,让人欲罢不能,90多岁的穆加贝紧抓不放,皇帝痴迷仙丹,与其说想长生,不如说是贪权。如果金钱真如粪土,恐怕人人都想掉进粪坑,都说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康师傅已位居九五之尊,仍认为存款的位数少。

古代帝王三宫六院、佳丽三千,豪门贵族三妻四妾,地多又高产,面对大家大业,特别是皇家,因为有“天下”这块世上最大的饼,皇子之间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屡见不鲜。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面对一大堆子女如果不划分个先后次序,没章无矩,定会乱套。所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应运而生。

宗法制度起源是夏朝,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家是小国,国是大家,所以才有治国、齐家平天下。

夏朝确立了王位世袭制,但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之别,虽说“侄子门前站,不算绝户汉”,但侄子总不如亲生,所以商朝末年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具完善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这种制度影响后世各封建王朝。

那么什么是嫡长子呢?

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长子是父亲第1个儿子,妻、妾均有可能。嫡子是妻所生的儿子,如果是第一个孩子则为嫡长子,否则为嫡子,妾等所生的儿子叫庶子。

正因为“嫡长子”的重要地位,因此有些名门望族,一般在正妻生下儿子之前,不允许妾等人怀孕。但规定是规定,庶长子也是频频出现,如康熙的允禔。

那么为何非得规定是嫡长子继承呢?

妻是明媒正娶,多为大户人家的小姐;而妾只是有名分的小老婆,有可能是侍女、婢女等等,妻和妾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仆的关系。而皇后,多为政治联姻,其身后是庞大的政治集团,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将齐王妃纳入后宫,后来长孙死后又想立其为皇后,一是彰显自已皇威,二是贪恋齐王妃的高颜值,更主要的是王妃身后的关拢世家。

皇太极死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集团和十四弟多尔衮集团为争夺皇位剑拔弩张,互不退让,最终却是年仅六岁的福临登顶,因为福临他妈是孝庄,孝庄身后是科尔沁部落,这时是儿凭母贵了。

皇后(妻)出身高贵,受家庭熏陶,自然格局高远,嫡子又比其他兄弟年长,早吃好几年咸盐,显然是最佳人选。 那么嫡长子继承制是完美的吗?

想法很理想,现实很骨感,司马炎明明有20多个机灵古怪的儿子,偏偏将皇位传给了白痴儿子司马衷,最终导致西晋王朝的覆灭。朱元璋机械守规将帝位传位长孙朱允炆,最终不知所踪,李渊立长子建成为太子,最终被身首异处。

实际说古人重视嫡长子,不如是帝王、豪门贵族更为精准,平民百姓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老婆就一个,剩下的就是七老八十的亲爹亲娘,无物可争,也就无谓重视与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