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是解放后松江首个县政府所在地

 cxag 2019-05-13

1949年5月13日,27军79师237团率先进入松江西门,松江城获得解放。5月13日被定位松江解放日。5月14日上午。27军242、236团攻克泗泾,松江全境得以解放。

解放后,松江的首个县政府办公地位于如今泗泾镇的史量才故居。

史量才故居

明徳堂即史量才故居,位于泗泾中市桥北桥弄之西,与濮家宅隔弄相对。1949年5月至8月,松江县政府即在史宅办公。


这是一座玲珑小巧的两层马蹄形走马楼,建筑风格中西合壁。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泗泾镇在史量才故居内举办了“芳华七十正青春,不忘初心勇担当”活动。

当大家缓缓走入弄巷与大路的交接处,踩着斑驳的石板路,听着木门吱呀发响的声音,看着屋檐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感受那穿堂而过的风,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从前。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军从前门出,国民党反动派从后门进,那种拉夫抽丁鸡犬不宁,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土匪恶棍横行乡里,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情景,现场的老同志们无不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走到巷子的尽头就能看到史量才故居的两扇宽大的栅栏门,古朴沧桑的门楼上刻有“顺应时代进步潮流,鼓舞民众爱国斗志”,即使时过境迁,依然能体会到史量才当年的铮铮傲骨。

一进门,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地面铺着水磨方砖的开阔院落,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是具有浓郁徽派风格的清代建筑,朴素简洁而庄重典雅。史量才七岁便随父亲移居泗泾,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度过了他十多年的青少年时光。

墙门间正北的1米高黑色大理石座台上,安置着史量才先生的半身铜像。庭院里的那几棵高大的树,仿佛也在诉说着当年那些不平凡的故事......

重温史量才事迹

1912年,史量才以12万银元巨资,购买了《申报》这份旧上海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并成为了当时上海滩最年轻的董事长之一。

史量才一直热情投身革命,功成名就后,也不忘哺育了他的家乡泗泾。

1924年10月4日,《申报》上刊登了泗泾镇难民逃亡的消息,报道“泗泾难民纷纷逃到徐家汇上岸,当时救出难民两千余人。他们所有开支,均由史量才独力担任”。作为调停江浙战争的最力“和平使者”,史量才为使乡亲们免遭逃难中的恐惧与苦难,仗义疏财,深深感动了大家。


“一·二八”事变后,《申报》“自由谈”集结了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一大批左翼“大V”,发行量激增,获得了十万粉丝的爱戴,但也因此招来了蒋介石的嫉恨。

由于批评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围剿苏区,《申报》被蒋介石亲自下令禁止邮递。为了拉拢史量才,国民党委任他上海临时参议会会长等要职,但史量才始终不为所动。


在威逼利诱都失败后,蒋介石下令戴笠派出特务,痛下杀手。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量才中弹而亡,年仅54岁。

时光荏苒,解放到现在已有70年,历史需要回眸,松江如今的迅猛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定离不开每一个为革命奋斗的人。新的时代,我们更应合心合力、砥砺前行,为下一个70年,书写壮丽诗篇。

(部分内容来源:古镇泗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