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的变化对于文字的变化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春秋以前贵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统治权,所以文字也是被垄断的。进入战国时期,阶级发生了变化,文字开始流入民间使用。在战国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社会飞速地发展,文字被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文字的人越来越多,更多阶层的人使用文字,这让文字的形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应该说承袭了宗周故地的秦国忠实地继承了西周王朝所使用过的文字。西秦地处偏远,发展比较慢,其文字的变化发生得相对较晚。东方各国相对来说各国的俗体字跟传统的正体字相比差别已经很大。战国时代东方各国通行的文字跟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正统正体相比,几乎已经是面目全非。 春秋时代的文字地方性的异体就已经出现了。战国中期,有些字在不同的国家则很不一样。秦统一前,东方六国文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俗体字的流行,俗体字最常见的特点是出简体字的应用。六国文字出现了相当剧烈的简化现象。除了俗体流行之外,六国文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各国文字异形的现象,地方性异体大大增加了。意思就是说同样的一个字,很有可能是六国各异,而且差别显著。 秦统一之后,始皇巡行天下,峄山、泰山、琅玡等等都有刻石文字,都是小篆,这些秦代的官方石刻正说明秦是以小篆统一了文字。但是鉴于小篆作为正体字在民间流行使用时并不方便,到汉代隶书取代了小篆成为主要字体。隶书由战国时秦国的俗体字演变而来。也就是说最后统一文字的字体是秦国的俗体字、汉代的隶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