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牙利简史(五):在土耳其和奥地利统治下

 秦岭之尖 2019-05-13

       匈牙利人大约于896年由游牧转向定居,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直存续到1526年。此时,欧洲各地已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大航海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而匈牙利却遭到土耳其帝国和奥地利的瓜分,沦为他国的统治区。

土奥瓜分匈牙利

1526年在莫哈奇战役中,匈牙利输给了土耳其,雅盖洛王朝洛约什二世国王阵亡,雅盖洛王朝也随之覆灭。随后,土军退走,直到1541年才卷土重来,并占领了布达城。

面对土耳其入侵后的残破局面,匈牙利一部分贵族主张寻求天主教世界的支持,他们选举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担任匈牙利国王,从而建立了匈牙利第二次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526-1918)。哈布斯堡家族此后一直统治着匈牙利西北部(今匈牙利西北、斯洛伐克等地),并坚持宣称对整个匈牙利的主权。

匈牙利国王(西部)斐迪南一世,他同时也是奥地利国王,1556年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走出奥地利兼并匈牙利第一步的人。

另一部分贵族决心投降土耳其,他们不信任德国人,认为土耳其可以充当基督教的保护者。这些人选举贵族雅诺什·扎波利亚为国王。扎波利亚家族来自克罗地亚,这个斯拉夫姓氏相当于俄语За поля,意为“在土地后方”或“在土地外面”。雅诺什曾任特兰西瓦尼亚总督,领导过反土耳其战争。他成为匈牙利国王后,于1529年向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投降,使匈牙利成为土耳其的附庸。

☝土耳其绘画作品:土耳其苏丹为匈牙利(东部)国王雅诺什加冕。

1526-1568年间,土耳其和奥地利为争夺匈牙利进行了漫长激烈的战争,德语称“小战争”。1593-1606年,神圣罗马帝国和土耳其再次爆发十三年战争,德语称“长期战争”。1684年,在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号召下,欧洲许多基督教国家,甚至包括东正教的俄罗斯帝国组成了针对土耳其帝国的“神圣同盟”,历经数年战争,一举夺取了匈牙利大部领土,迫使土耳其在1699年签署《卡尔洛维茨条约》,割让匈牙利大部给基督教世界。1718年,土耳其退出匈牙利全境,整个匈牙利成为奥地利皇帝的领土。

土属匈牙利:宗教改革避难所

1526-1718年,特别是1541-1699年间,土耳其帝国对匈牙利东部进行了将近200年的长期统治。在这段时期,土属匈牙利地区意外成了宗教改革的一个避难所。

在土耳其统治下,匈牙利核心地带(以布达、塞克什白堡为中心)被划为一个省份(后分为多省),而特兰西瓦尼亚(今罗马尼亚西北部)被划为一个附庸的公国。各省设帕夏,省以下分为“桑贾克”(大体可译为“县”),每个县设一个“别伊”进行统治。据学者估计,16世纪末,土属匈牙利约90万人,土属特兰西瓦尼亚约80万人,而奥属匈牙利约有180万人,土属、奥属的原匈牙利王国地区人口大体相当。

16世纪中叶的匈牙利:黄色是特兰西瓦尼亚(雅诺什·扎波利亚及其后裔统治),是土耳其的附庸;黑色为奥地利控制下的匈牙利王国;两者之间的白色部分(中心城市为布达)是土耳其统治下的布达省。

土耳其统治者总体上不关心占领区的宗教生活。只要能交上税来,维持贵族的尊贵生活,其他事情他们不管。因此,在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不仅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贵族和教会结构,以及基层管理体系,甚至还有议会。这两个地区在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极力扑灭宗教改革的时期,在土耳其穆斯林统治者庇护下积极开展宗教改革,成为宗教宽容和谐的地区。

随着欧洲宗教改革的开展,其标志是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95条论纲》,天主教庭开始对新教徒发动迫害。相当一部分新教徒跑到土耳其占领下的匈牙利,首先是路德宗信徒,接着是加尔文宗。1590年,匈牙利语《圣经》全文译本首次出版。学者拉斐尔·帕台估计(1996),到16世纪末,土属匈牙利90%的基督徒都是加尔文宗信徒。

1568年,特兰西瓦尼亚通过《托尔达法令》,宣布宗教信仰自由。这里的“自由”仅局限于基督教各教派(不涉及穆斯林),无神论根本不被考虑在内。尽管如此,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这一法令仍不失为当时最宽容、最合理的宗教政策,比1555年欧洲《奥格斯堡条约》规定的“教随国定”原则进步得多。

☝托尔达宗教会议场景。这次会议是基督教内部会议,穆斯林统治者并未介入。

奥属匈牙利:皇帝的私人领土

从1526年起,西部匈牙利成为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但并不随奥地利一起加入神圣罗马帝国。匈牙利虽然承认奥地利皇帝为匈牙利国王,但坚持匈牙利应具有自治的地位,根据自己的法律进行统治。在奥属匈牙利前期,匈牙利行政中心设在普雷斯堡(今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直到1784年才迁往布达佩斯。

匈牙利哈布斯堡王朝(第二次)从它的首任国王斐迪南一世开始,就被视作奥地利的附庸。它的自治地位很大程度上只是奥地利在土耳其威胁面前压服匈牙利贵族的工具。事实上,奥地利王室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着匈牙利的赋税。匈牙利土地广阔肥沃,人口众多,特别是土占区逃难过来的大量匈牙利人带来了充裕的劳动力,足以支持奥地利称雄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晚期数百年间,皇位一直由奥地利国王霸占,和匈牙利对奥地利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1517年在德国西南部开始的宗教改革,很快席卷了匈牙利。到17世纪末,大多数匈牙利贵族已经改宗路德宗或加尔文宗新教。

尽管匈牙利王国早在灭亡前的1523年已经下令全力镇压“异端”,1560年教廷派遣耶稣会士来到匈牙利,但因战乱和分裂,奥地利政权和天主教会、耶稣会直到17世纪才开始大力推行反宗教改革。1618-1648年,奥地利拖着匈牙利参加了德意志三十年战争。在天主教主教彼得·帕斯曼尼(1616-1637年任主教)的努力下,奥地利天主教重新兴盛起来。天主教内部的许多弊端被革除,建立了培养天主教学者的大学。

☝恢复天主教在匈牙利权威的大主教彼得·帕斯曼尼

随着天主教重新在贵族群体中占据上风,1671年起,奥地利王室开始直接统治匈牙利,并大力铲除新教徒。经过多次波折,匈牙利新教徒直到1711年才争取到信仰自由的权利。

匈牙利全境在奥皇统治下:黎明前的黑暗

进入18世纪,欧洲各地出现了普遍的经济增长和政治改革。在匈牙利,基督教驱逐了土耳其穆斯林,恢复了传统匈牙利领土的统一——西部匈牙利、东部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等地。然而,匈牙利的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赶上欧洲普遍水平,反而陷入了进一步的衰退。

早在土耳其、奥地利分别占领匈牙利时期,反对两个统治者的起义就不断爆发。1703-1711年,最激烈的一次反奥地利哈布斯堡起义在费伦茨·拉科西领导下横扫匈牙利,几乎推翻约瑟夫一世皇帝的统治。奥皇被迫同匈牙利人议和,承认其部分特权。此后,奥地利皇室一方面采取措施向匈牙利贵族让利,一方面又积极强化皇权,加强对匈牙利的统治。

☝费伦茨·拉科西(1676-1735),匈牙利反哈布斯堡起义(1703-1711)领袖。起义失败后,他在波兰等地流亡,直到去世。

查理三世(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六世,1711-1740)及其女儿特蕾莎女王(1740-1780)是奥地利历史上的最具独裁权力的君主,其独裁权力也覆盖了匈牙利。在这70年间,匈牙利的自治权力受到压制和践踏。查理三世通过“国事诏书”确保了哈布斯堡家族能够长期统治匈牙利。他强迫公务员信仰天主教,禁止新教徒出国留学,采取一切措施强化德语和天主教的地位。特蕾莎女皇重视加强皇室和大贵族的联系,吸引他们到维也纳学习,对他们进行德国化教育。

经过数十年的统治,匈牙利不仅没有缩短同西方的差距,反而越拉越大。匈牙利完全没有任何开展工业化、城市化的迹象,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过着赤贫的生活。人口不断增长,农民的反抗日益激烈。对此,玛丽亚·特蕾莎女皇于1767年下令放宽对农奴的人身自由限制,减轻徭役压迫。大量农民随之迁入城市,但却立即陷入失业状态。匈牙利社会十分凋敝,新的危机正在酝酿。

☝哈布斯堡家族的扩张(1282-1815)。这个中世纪传奇家族被称为“下半身堡“,靠着联姻和战争,从深红部分(奥地利公国)扩张为雄霸东南欧的奥匈大帝国(红线和黄色部分都是匈牙利王国曾经拥有的领土)。图中也可以直观看出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匈牙利。

除了经济衰退,匈牙利地区还经历了民族结构的剧变。奥斯曼统治下的匈牙利迁入了大量巴尔干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人;而在奥地利统治下,德意志人、犹太人、波兰人、波希米亚人等民族也大量迁入,把匈牙利(马扎尔人)逐步挤压到传统匈牙利地区的中部。匈牙利王国人口于18世纪后期达到800万,是中世纪后期的两倍多;然而,其中只有39%是匈牙利人。这给日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国家的出现或占据传统匈牙利领土埋下了祸根。

面对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的冲击,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将怎样转向奥匈帝国?在现代化浪潮滚滚而来之时,这个古老的封建国家又将如何适应新的时代?敬请期待下一篇文章。

前文:

匈牙利简史(一):古代至12世纪

匈牙利简史(二):天主教的堡垒

匈牙利简史(三):改朝换代(上)

匈牙利简史(四):改朝换代(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