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构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仰天长笑123 2019-05-13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所著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书中,定义为“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机能和整合不同技术和技能”。概括地讲,就是指提供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组合。它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特别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构建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被广泛看作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当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定的环境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地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经营灵活自如、销售快捷方便、资金周转灵活等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特有的优势,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

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目前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1.2资源分散未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丧失了原有的优势。

1.3创新能力差

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1.4内控机制不科学组织管理混乱

当前中小企业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直线型组织结构阶段,与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管理作用日益突出的现状不相适应。必须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组织结构应向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2 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自身发展水平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综合对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理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2.1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战略规划

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结合。因此中小企业要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要突出体现战略性,站在产业的角度看企业和行业的高度看自己,系统研究发展理念、发展态势、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企业要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及时作出灵敏和正确的反应,准确预测和把握本行业产品、技术的变化方向及趋势,调整企业发展方向,适应市场变化。

2.2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培养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那些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创造。中小企业要选择适合本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应用的道路,与企业战略规划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资金投入与科研投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核心产品;以'合作'为突破口,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当自身条件受到限制时,要学会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优势人才,也可以通过与拥有互补优势的另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2.3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适时推进组织创新。

中小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出资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等,使得企业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在管理上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建立符合现代经济运行规律治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制度。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要针对企业运行阶段的战略目标,适时推进组织创新。能够使企业组织结构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与条件,为企业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了什么样的战略,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组织与之相适应,以便为战略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这就是组织变革与创新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理——战略决定结构,结构为战略服务。通过资产重组,优化产业组织,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打破行业间的垄断和地区封锁,通过横向联合、纵向延伸、多种经营、混合兼并等途径,对资产存量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切实加强研究、开发、设计、调试、服务、市场营销等能力的建设,尽快转换结构模式。积极扶持专业化协作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产业组织结构。

2.4推进人力资本与企业相结合的机制建设。

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承接点,它从战略出发,依据企业的使命追求,结合本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制定出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政策,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要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的供求分析、人力资源的总量规划、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规划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规划,以及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并重点预测未来人员需求分析。以职位分析、任职资格体系和素质模型为基础,系统地建立人力资源的进入、配置以及内部再配置的动态运行机制,要把战略发展的要求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人力资源对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支撑,根本上取决于员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而企业以战略与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培训开发体系,将对培养和提升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提供重要的支持,还能够激励和保留员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战略性薪酬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都应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公平性原理。只有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薪酬体系才是有效的,才能确实起到激励雇员的作用。由薪酬激励、成就激励、成长激励构成的“激励特区”制度对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其对企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又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确立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依靠绩效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绩效改进,通过KPI指标体系的分解来实现对战略的传递,从传统的德、勤、绩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向现代的KPI指标体系的方向发展。为了进行绩效衡量,不同层面的管理层应将战略全局目标和计划体现在绩效标准中,并使该标准与战略计划保持一致。绩效评估和奖励能告诉组织成员什么行为是重要的,同时强化正确的行为、以行为为关注焦点,并通过激励对正确的行为表示鼓励,从而来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2.5以推进执行力建设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成功的企业,20%靠策略,60%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这一论点现在已越来越多得为企业所接受。执行力是贯彻落实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完善目标任务的能力,是在实施决策中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阶段,必须既要重视策略又要重视执行力,做到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两手都要硬。策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南,由策略再去导出各式各样的执行方案。强化执行力,必须靠制度作保障。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确保决策目标切合实际,具有可执行性,同时要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保证选准执行的人。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合理的制度不仅能够推动执行的力度,而且能够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二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如果制度对员工来说是一种负担,那必然受到员工某种程度的抵制,最后影响到公司的执行力。

2.6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专而精'的策略

'专而精'战略是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小企业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避免与大企业直接进行量的竞争,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创造'先发制人'的优势,争取成为市场的先入者.中小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逐步由'小而全'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企业发展,把自己业务做到足够专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

2.7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文化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属思想范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创新、创造的源泉。 实践表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质量文化、项目文化等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促使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清晰,有助于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使广大员工对企业的价值理念自觉认同,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提炼出来的,它具有独特性。一种开放的、尊重个人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它是核心竞争里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中小企业必须抓住两点建设企业文化.一是要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中小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独特的企业精神能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二是要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最后决定力量来源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解决新问题。因此,中小企业要创建一个学习行企业,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营实践表明,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势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国家从宏观上的扶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协调。使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增强他们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而中小企业自身更要高瞻远瞩,加强自身的制度、资本、人力资源和战略等方面的投入和建设。这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