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玉翁仲

 收藏家宾彦红 2019-05-13

中国玉文化有着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神玉阶段到皇玉阶段走到民玉大众时期,都离不开以玉为人祈福长生,驱妖辟邪的宗旨。

    在秦汉时期人们用石头和玉雕刻成英勇无敌的大力士阮翁仲的形象做为辟邪,石头雕刻成的翁仲是用来守护坟墓,优质的玉雕刻成的翁仲是人们用来佩戴在身上保佑人们平安,人们将这种佩饰称为玉翁仲

 自汉代开始玉翁仲就成了人们的保护神,汉代玉翁仲的雕刻手法是采用著名汉八刀雕琢法。用雕、琢、磨、刻技法,玉器上的线条粗犷有力,刚劲挺拔。由于后人都喜欢玉翁仲,自唐宋以降仿汉八刀做成的玉翁仲层出不穷,在民国前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仿汉代玉翁仲,而真正的汉代的玉翁仲传到今天却是廖如星辰非常珍贵。真品汉代玉翁仲的最大特点是:面部全身神态是年轻人,体形纤细,全身上下比例协调,身穿汉代服装。

西汉时的玉翁仲面部五官用三条阴线刻而成,东汉时期的玉翁仲眉、眼、鼻、嘴都刻划的细致入微,汉代的玉翁仲为了在悬挂时使“玉翁仲”能正面立着汉代玉翁仲的穿孔为“十”字形"

唐代以后的玉翁仲都是头戴帽冠,面部是老态龙钟的老人相。

这是一个东汉时期的玉翁仲,上等和田黄玉质,高4.5厘米,玉翁仲眉、眼、鼻、嘴都刻划的细致入微,左右耳凸出头部,采用管钻钻一横穿孔恰到好处地贯通左右耳,头部和身体比例协调一致,前后扁平纤细如真人体,体形轮廓美观。头部上方和身体下方各刻划一弧形阴刻线,分别代表头上发髻和体下双脚。从头顶部用管钻钻一直孔贯通下面,和耳部横孔相交成“十”字状,钻孔内还残留有卡在孔内的玉料,透过放大镜看,这卡住的玉料正是管钻所钻。

颈部和上身连接处采用在商代就出现的勾撤刀法工艺(就是跟据玉器的某处部位的需要勾出阴刻线,线条深而似沟,这种工艺称为“勾”。然后再在勾的两面推琢成一定的坡度,坡面为三角形,这种工艺称“撤”)使颈部和身部呈三角斜平面,突出了身体的轮廓感。“玉翁仲”颈下正中至脚部勾出一条深而似沟的刻线,突出了阴刻线的两边为宽大的汉服。寥寥几刀将整个玉人刻画的如此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是著名的汉八刀的神奇之处。让我们后人不得不赞叹汉代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卓绝技艺。经过2000年左右的风雨及土下埋藏,“玉翁仲”玉质已沁为冻质,包浆亮丽,透过精美的黄色玉质看玉人更加晶莹剔透,美妙无比,让人爱不释手。

汉代玉翁仲

汉代玉翁仲

汉代玉翁仲

汉代玉翁仲

汉代玉翁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