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21:13 桃炭疽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桃炭疽病是桃树果实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流行时造成幼果严重落果,成熟期大量烂果,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1 发生情况 别再被坑啦,买翡翠到这个APP只需要批发价 在北京市平谷区,目前桃炭疽病在油桃上发生重,晚熟黄桃、白桃上也有发生。桃果成熟期大量烂果,采后继续烂果。 2 危害症状 2.1 果实 油桃距采收 10~15 天时,果面出现数个病斑,病斑近圆形,直径在 1 厘米左右,稍凹陷。病斑中心部位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呈轮状排列(图 1)。此时天气潮湿,分生孢子盘有粉红色黏液溢出,内含大量分生孢子(图 2)。病斑很快扩展、联合,病果易脱落。 图1 油桃炭疽病果 图2 桃炭疽病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 采摘时往往不易发现症状,采后 2~3 天就出现症状。 2.2 新梢 新梢被害后最终枯死。据观察,重病的瑞光 76 号油桃,内膛有大量枯死小枝。 3 侵染规律 3.1 病菌越冬和侵染源 病菌主要在枯死枝条和枝条病斑内越冬,也可在树上残存的病僵果内越冬。在北京市平谷区从 4 月下旬开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而成为侵染源。 3.2 传播和侵入 病菌分生孢子被胶质包裹,孢子的分散、传播必须有水,降雨是传播的必需条件。昆虫活动也可传播。病菌从果面、新梢的自然孔口直接侵入,微小的伤口更易于侵入。 3.3 潜伏侵染 病菌侵入果实后,由于条件不适于病菌生长,果实处于带菌状态,不表现被害状。据平谷桃园观察,油桃果实生长的前期、中期无被害状,当果实距采收 10~15天时果实暴发大量病斑,病果数量急剧增多,腐烂脱落。侵入后的病菌较长时间处于潜伏状态是炭疽病的特点。从桃果形成后至果实套袋前是主要侵染时期。当年病果上产生的病菌可进行再侵染,主要侵染晚熟油桃、黄桃。 4 诱病因素 4.1 越冬菌源数量 据平谷果园观察,桃树内膛枯死枝条未剪除的树,越冬病菌数量大,炭疽病情严重,80%~90%桃果被害。 4.2 降雨 幼果期至果实套袋前降雨多的年份病害重。 4.3 品种感病性 油桃品种中瑞光 76 号、瑞光 18 号,黄桃金童 7 号、森格林严重感病,京玉、京艳感病。 4.4 果园通风透光情况 栽植过密、修剪不良、通风透光差、园内湿度大,利于病菌侵染。 5 防治措施 重点做好清除菌源、果实套袋、套袋前用药和果实补钙工作,同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 5.1 清除菌源 将树体枯死枝条剪除,清理树上病僵果,集中到果园外销毁。 5.2 提倡果实套袋 套袋可避免病菌侵染,减少用药次数。 5.3 药剂防治 2006—2008 年对不套袋油桃防治试验表明,百泰、翠贝、苯醚甲环唑均对桃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防治得当,采后运销期基本无烂果。 套袋果首次药在落花后喷,以后每隔 10~14 日喷 1次,喷到套袋前。不套袋果首次药在小桃果脱裤后喷,以后每隔 10~14 天喷 1 次,喷到采前 15 天。 每次喷药要求细致均匀,果面、枝条表面、叶面都应均匀着药。 5.4 补钙 补钙可减缓果实衰老速度,提高果实硬度,增强抗病能力[吉山花瑶]。 5.5 施肥 增施有机肥,不用铵态氮肥,控制其他速效氮肥用量,以健壮树体。 5.6 搞好夏剪 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侵染几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