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花了400年才山寨出中国瓷器,手段堪比谍战剧

 睿智。启点 2019-05-14

SME科技故事出品

2010年11月,在Pinner郊区出土的中国花瓶拍卖出4300万英镑的价格。

它折合人民币是5.54亿元,创造了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最高价格。

为什么一个中国花瓶能如此昂贵?答案在于欧洲人对于中国瓷器的痴迷。

在13-16世纪的欧洲,最珍贵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来自中国的瓷器。

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拍卖时间:2010.11.12

拍卖公司:英国Bainbridges  成交价:5.54亿元

没错,就是我们很多人家里有过的瓷碗,却是当时欧洲人炫富的利器。

欧洲想方设法山寨模仿中国的陶瓷,制造出各种奇怪的工艺,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除了自主研发外,欧洲人甚至还派人前往景德镇从事间谍活动。

就这样,历经了将近4个多世纪后,西方才制出了欧洲第一代陶瓷,开启了工业革命的道路。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发明出了瓷器。

经历过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后,中国传统陶瓷种类繁杂,工艺特殊,制作精美。

而它们也成为古人们平常生活中的常见品,属于东方独有的“物种”。

直到13世纪,中国瓷器流入欧洲宫廷后,就立即吸引了贵族的注意。

精制的工艺加上洁白光滑的外型,他们非常惊讶瓷器竟能做得如此美丽。

然而,他们当时根本不知道它是用什么制成的。

甚至于连它是何时出现在世界上的都不清楚。

出于对未知的敬畏,欧洲人觉得这些瓷器具有不可言喻的神秘感。

从这时起,欧洲人针对制瓷的材料玩起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游戏。

马可·波罗最先写到陶瓷是从矿上里取来一种土制成。

只要任凭风吹日晒个把月,再埋个数十年,就能制出精美的陶器了。

马可·波罗

如此异想天开的说法,很多欧洲人对此却深信不疑。

就有西方炼金术士们转行放弃寻找点金石,以期待发现这种制陶的土。

不过,也有一些人另辟蹊径,给出了不一样的猜想。

他们认为是用蛋壳和龙虾壳做成的,才有清脆的质感。

在这基础上,欧洲人又开出了更大的脑洞。

什么鱼肉、蛋白,牛马的粪便都猜了个遍,反倒使陶瓷变得更加神秘。

由于一直没能掌握烧制瓷器的技术,瓷器在欧洲被称为“白色的黄金”。

在那个年代,任何金银珠宝都比不过一件瓷器那么珍贵。

所以,这些瓷器立即捕获了欧洲王室贵族的芳心,成为当时炫富的利器。

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讨好自己的宠姬庞帕多夫人,他专门在凡尔赛宫修建了一座托里阿诺瓷器宫,用来陈列中国的青花瓷。

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则在自己的王宫内专门设置了玻璃橱柜。

目的是陈列包括景德镇青花瓷在内的中国瓷器,来彰显王宫的威严和高贵。

西方上流社会对瓷器的喜爱(示意图)

而来自波兰的奥古斯都大帝,是当之无愧的铁杆粉丝。

在那个军队比金子还贵的年代,他曾用全副武装的600名近卫骑兵向波斯商人交换48件中国瓷花瓶。 

对于欧洲贵族而言,他们情愿倾家荡产,也不愿放弃拥有一小块瓷器的机会。

自打掀起了这股瓷器热之后,中国的瓷器成功打入欧洲市场。

据记载,仅1602年至1682年,中国瓷器的输出量就高达1600万件以上。

可以说,中国是最早大量出口瓷器的国家了。

外销瓷,现藏巴尔的摩华尔特斯美术馆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西方人不仅想得到瓷器,更想得到制瓷的技术。

于是,他们开始走上了模仿和山寨中国瓷器的道路。

比如意大利早就在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下开始了仿制中国瓷的靠谱尝试。

他们千方百计从波斯弄来了制陶的配方,并加以改进。

他们将碱金属硅酸盐粉、石英砂和粘土三者混合成形,并于1100摄氏度下烧结。

好不容易制出的成品呈透明色,但总是会略带黄色,且烧成时极易变形。

美帝奇时期的软陶

作为脑残粉的奥古斯都,更是找来了专门的炼金士博特格(Böttger)仿制中国的瓷器。

在他的命令下,博特格被迫监禁在一个秘密小屋中,不断进行着化学实验。

而一位本身就对中国瓷器有兴趣的化学家齐恩豪斯(hirnhaus),也自愿加入了研究中。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分析、实验,这位化学家发现了制出瓷器最关键的配方。

也就是,使用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高岭土进行烧制。

可惜天妒英才,这位化学家还来不及展示自己的发现就去世了。

在这基础上,博特格继续一个人解密制作陶器的配方。

在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过程,从东方偷学来的瓷器技术也开始传遍大江南北。

原来除了自主研发,欧洲人特地跑到中国,开展了关于偷学瓷器技术的谍战。

在当时的中国,瓷器技术是属于国家机密,外国人不得接触。

为了防止技术外传,景德镇规定不能让外国人过夜。

但就算戒备森严,欧洲人仍派来传教士、商人从事间谍活动。

其中最著名就是路易十六派来的佩里·昂特雷科莱,中文名叫做殷弘绪。

殷弘绪因为进贡法国葡萄酒进受到了康熙皇帝的欣赏,从而获得景德镇的居住权。

在那里生活的七年时间里,他想方设法学习观察了解窑场各道工序。

比如他在陶工中培养教徒,通过布道活动,从教徒那里打听到许多细节。 

他详细记录了中国瓷器的制作流程及原料,并借机写信给法国。

潜伏了足足10年后,殷弘绪针对中国各类瓷器的技术特点和流程,写下了“真·瓷器制作最全攻略”

至此,法国人很快就在法国本地仿造出瓷器。很快又传遍欧洲各地。

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中期,欧洲陶瓷制造商大多仿制中国瓷器的风格与样式。

甚至很多时候是直接复制从中国进口的瓷器。

直到德国梅森工厂的一名科学家才成功烧制出欧洲第一代瓷器。

虽然很大程度上模仿了中国生产的瓷器,它生产的碗碟却明显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趣之处在于,这是由于梅森的画家们弄巧成拙造成了。

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中国瓷器上描绘的花卉和水果。就直接混合各种元素制成了欧洲人较为熟悉的图案。

蓝色洋葱

比如蓝色洋葱是梅森瓷器最有名的系列之一,最初创造于18世纪中期。

它是基于一种中国瓷器的样式,起初被称为“球体”纹样。

所谓的“洋葱”,并不是指真正的洋葱,历史学家认为它极有可能是中国瓷器上桃子和石榴的变体。

虽说远远不及中国瓷器那般精致,但它已有七到八成的相似。

它开创了欧洲仿制中国瓷器的先河,成为欧洲最早一代的瓷器。

粉彩花卉纹长方盘(18世纪英国) 

到了18世纪之后,欧洲很多国家瓷器业发展迅速,成为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新兴行业之一。

它的购买对象也不再只是王室贵族,还有新兴的中产阶级。

为了迎合新的市场,欧洲瓷器业也在不断演化新唱片。

因瓷器业大规模发展,许多工厂雇佣了上万名来自边远地区的农民。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大大促进了欧洲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谁也没想到,中国传统瓷器业竟对于整个欧洲产生了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根据历史学家的观点,它转变了欧洲经济及文化遗产,至今仍具有重要地位。

如今的西方社会总是认为中国仿造了很多西方国家的产品,甚至无故对我们实行技术壁垒和制裁。

可我们不难看出,西方这段历史说着这样的事实:300多年前欧洲各国如何模仿中国的瓷器,再结合欧洲文化,创造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同时还带动了欧洲工业革命。

正因如此,这段历史更不该被中国人,以及西方人忽视和忘记。

*参考资料

《欧洲人从仿制入手开启了陶瓷中国风》.凤凰艺术

 BBC纪录片《中国瓷器魁宝》2011

清乾隆花瓶伦敦拍出5.5亿 .网易新闻.2010.11.13

刘得利.欧洲陶瓷发展史话[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2(01):45-47.

洪秀明.高岭·殷弘绪与海上“瓷器”之路[J].景德镇陶瓷,2016(04):6-8.

孟华.法国18世纪“景德镇神话”何以形成——一个感觉史意义上的中法文化交流的个案[J].国际汉学,2017(04):110-122 204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