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心理】学会与自己和解,别让偏执成为亲密关系中的劲敌

 夏季三伏天 2019-05-14

爱和婚姻中,总会有其中一人极度不安,总是怀疑不信任另外一方;曾经相爱的两个人,有一方出轨,另一方遭到背叛后由爱生恨……为什么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究竟是什么让关系发生了质变?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这样描述从爱到迫害的心理转变过程:我不爱他 → 我恨他 → 他恨我,其实我们不是对于爱和恨不够了解,是对于内心的偏执还不够了解。

偏执一直以来在心理学中被作为一种人格障碍的类别。这几年来,临床心理学家们对偏执有了新的看法,肯定了其“维度”的概念:偏执是一个过程,不是一部分人的人格特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受到焦虑和刺激因素的影响,产生偏执的观点和态度。

不同类型的偏执一般都有如下两个主要特质

1

自身感受的投射

将不愉快的感受、冲动或自身的原因归因于他人。“我不生气,而是她在生气。

2

否定投射的来源

处于偏执过程中的人通常不会意识到感受是来自于自身,而是深信来自于对方。“当然是他这样认为,我不这样想。”

而狂妄是根源于偏执过程中的无序精神状态,也是偏执过程的表现之一。精神分析学家南希·麦克威廉姆斯(Nancy McWilliams)这样描述狂妄:“过度的羞愧、自我蔑视、悲痛的解离和投射……而无意识中自我厌恶越强,自我就越容易发生偏离,逐渐膨胀夸张。

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遇到那些“自恋”的人。“自恋”和“狂妄”同样是自我的过度膨胀,但两者中有着微妙的差别。自恋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应对所有情况,有着“我能做任何事情”的全能感。

小贴士

对于一件事

总是要究根究底

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到底有多固执?

推荐测试

偏执倾向评定量表

通过本测评

你可以全面的了解自己偏执程度

获得偏执人格全方位的知识科普

针对偏执人格物质的有效提升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