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扶贫需要精准施策

 cyhwjg521 2019-05-14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建设伟大工程,必须精耕细作,有的地方看似风生水起、热火朝天,实则面子工程假大空。扶贫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要坚持把脱贫“量化指标”当作底线,把“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当作标准,深入群众“望、闻、问、切”,精细把脉,找准病根,精准施策。

       一“望”人居环境

     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部分地方,贫困户家里房子不像样,就把内外粉刷一遍,检查的一看就像新的一样,而危房实际还是危房。进村入户不是走过场,多留一下居住房屋是否安全,多留意一下厕所厨卫、用水用电是否齐全,多留意一下环境卫生是否达标,对标补短,及时“入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闻”群众呼声

    群众有所呼,党应有所应。扶贫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门面工程,要知民情晓民意,多听听听群众意见,毕竟实现脱贫致富的主体是贫困户本身,干部逐户走访,要收集问题线索,形成问题清单,对标销号。多和群众拉拉家常、聊聊发展,一是收集意见建议,为决策部署提供依据,二是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团结人民群众。

     三“问”收入保障

     群众的腰包鼓不鼓,是能否拔掉贫穷这根毒刺的关键所在。扶贫工作要把“收入是否达标”、“保障是否到位”作为把脉贫困的关键依据。问收入,就是要算好经济账,对于收入不达标的,纳入重点扶持序列;问保障,就是要确保群众住有所居、教有所地、医有所保,实现贫困户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全免费,确保无一例学生因贫辍学,无一例群众因病返贫。

     四“切”脱贫出路

     脱贫攻坚,真没那么简单。我们要实现的是不落一人的全部脱贫,是稳定的脱贫,不是某一时点越过“贫困线”的脱贫。一方面,脱贫需要增收举措。要深挖贫困内因,真真切切,勤勤恳恳,一户落实一个脱贫计划,一个贫困村建成一个奔康产业园,确保群众既保底又增收。二方面,脱贫需要教育引导。特别是加大群众感恩教育力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感恩奋进,把脱贫致富当成是自己的事,共同的事,逐步形成产业增收、群众创业、政策兜底、社会扶持的多方位脱贫致富格局。三方面,脱贫需要巩固成效。稳定脱贫的另一大挑战是返贫高发。很多贫困户“稍微遇上点事”,会因灾、因病、因学或其他原因返贫。这就需要我们的扶贫举措是长效的,是成体系的,是有风险应对机制的,要在奔康路上“一去不复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