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茂平的抽象藝術 ​

 泊木沐 2019-05-14

在艺术创作的实践历史中,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的形式问题总在进行着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沪上画家徐茂平即为其中一位。1955年出生的徐茂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接受传统学院派训练的他和许多同时代画家一样,早年受俄罗斯画派影响,在重内容的写实创作中寻找着自身的艺术出路。然而,真正促成其风格形成的转折点或许当属1988年起赴日本东京留学多年的经历,国际艺术视野的开拓确实直接敦促徐茂平开始了对于艺术创作的再反思------这一反思的重要性在于,将解放以后中国美术传统中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固有观念彻底抛开去,而将艺术作品所依托的形式、所表现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并置于纯粹的艺术界域内平等观照,作为重新择取的结果,“形式”问题首先向徐茂平突显出来。

……摘自:許婷婷《有意味的形式一一徐茂平的绘画艺术》(以下均摘自该文)

徐茂平藝術简历

徐茂平,1955年生,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8年赴东京留学数年,作品曾参加:上海美术大展丶北京国际双年展、东京留学生美术大展、在日中国美术家作品展、日中合同展、沪澳两地美术家作品联展、庆香港回归·国际华人美术精品、上海油画展、上海水彩画展、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展区等、并获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佳作奖等。作品曾被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家族及美国丶英国、曰本、荷兰、意大利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藏家收藏。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会员、日本东京中国书画院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

2017年《中国画家国际艺术巡迴交流展一一旧金山展》丶《中国画家国际艺术巡迴交流展一一洛杉矶展》

2016年《山海寄乡情一一2016上海著名画家走进三明作品展》

2015年 《徐徐回眸一一徐茂平从艺四十年回顾展》

2015年 《中国艺术名家展一一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博会艺术展》

2015年 《上戏现象一一上戏建校七十周年校友展》

2014年 《醇色一一徐茂平个展》

2014年 《上海"微画展"》

2013年 《艺缘红楼一一首届上戏校友展》

2012年 《传承 交融 拓变一一徐茂平的绘画艺术展》

2010年09月 上海文隆美术馆《世博情,游子吟——海上名家邀请展》

2009年03月 上海壹号美术馆《徐茂平现代绘画展》

2009年03月 意大利《中国画家八人展》

2008年11月 上海科技会堂《人文江南——长三角油画邀请展》

2008年01月 上海月湖美术馆《归思——海归艺术家作品展》

2008年05月 上海800号《法国知己画廊开幕展》

2007年06月 上海明园美术馆《中意抽象艺术家四人展 上海展》

2007年07月 香港《香港“海港城”美术馆开馆邀请展》

2007年07月 香港《虚与实——徐茂平现代绘画展》

2007年12月 意大利罗马《中意抽象艺术家四人展 罗马展》

2006年10月 张江惠生艺术中心《中意油画名家十二人展》

2006年06月 上海中信泰富《2006“情系华夏”艺术家邀请展》

2005年12月 上海中信泰富《2005旅居海外艺术家六人展》

2005年12月 上海美术馆《2005上海美术大展》

2005年10月 北京“世纪坛”《2005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05年05月 上海民主党派大厦《魂系长城——徐茂平长城系列作品展》

2005年03月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梦萦水乡——徐茂平水乡创作的心路历程》

2003年10月 上海美术馆《2003年上海油画展》

2002年09月 上海美术馆《2002上海水彩 粉画展》

2002年05月 上海美术馆《全国美术展览 上海展区》

2002年02月 上海美术馆《2002上海水彩画展》

2001年06月 上海美术馆《2001上海美术大展》

1992年 日本东京新宿区、杉并区《徐茂平画展》、调布市《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 徐茂平画展》

1991年 《第二届在日中国人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1990年 《第二届日中合同画展》《第二届在日中国美术家作品展》《首届中国的文化日 在日中国人美术作品展》

1989年 日本东京《首届日中合同画展》《首届在日中国美术家作品展》

1987年 《第四届上海江南之春画展》获一等奖

在各個不同的作品中,綫條、色彩以某種特殊方式组成某種形式或形式間關係,激起我們的审美感情。這種綫、色的關係的組合,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視覺兿術的共同性質。

…………摘自:[英]克萊夫-貝尔《藝術》

《斑爛》规格:120x80cm

《文明之碎片》规格:120×80cm

《紅之韵》规格:120x80cm

《熱情洋溢》规格:120x80cm

《藍之韵律》规格:120x80cm

《生命之律動》规格:100×80cm

《輕歌曼舞》规格:100×80cm

西方艺术的形式主义探讨开启于康德哲学基于“表象”概念的美学判断,艺术作品的形式问题亦由这位现代美学的奠基者出发,在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界长久地讨论开来。其中,最引人注目者莫过于瑞士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hrich Wolfflin 1864-1945)(沃尔夫林通过对不同时期艺术形式特征的研究与总结探寻艺术在社会历史维度的发生与发展,其《艺术史原理》一书即以“线描与图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与开放的形”、“多样性与统一性”和“绝对清晰与相对清晰”五组风格范畴总结了文艺复兴向巴洛克艺术的转化表征)、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Roger Fry 1866-1934)以及弗莱的学生同为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的克里夫·贝尔(Clive Bell 1881-1964)的形式理论。

《節律》规格:80x60cm

《春意》规格:90×90cm

《醇》规格80x120cm

《晨暉》规格:120x80cm

《颤動的旋律》规格:200×150cm

对于以往压制于内容之下的形式美感的发现确实令人兴奋不已,徐茂平亦然,观览了诸多西方现代流派画作与艺术理论著作之后,他对于“有意味的形式”的讲法似乎情有独钟,众所周知,罗杰·弗莱与克里夫·贝尔的形式主义理论主要针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运动展开:弗莱极力推崇塞尚等【后印象主义】画家,将形式创造视为艺术最基本的性质,认为艺术是交流情感的手段,而情感表达必须借助形式,同时,弗莱又最早提出“有意味的形式”概念,这里的“意味”指向艺术与生活的某种联系;贝尔则借由《艺术》一书使“有意味的形式”概念深入人心,与弗莱不同,贝尔完全割裂了艺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仅将“意味”指向作品线条、色彩的纯粹组合与安排,从而将形式主义理论推向极端。然而,有意思的是,既不全同于弗莱也不全同于贝尔的含义,徐茂平的绘画实践对于这一概念进行了独特的诠释。

《山涧》规格:100×80cm

《瀉》规格:150x120cm

《蓝色交响》规格:200x100cm

《节奏》规格:60x80cm

《玫瑰色遐想》规格:200x100cm

肯定形式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就绘画而言,所谓形式,无非指向构成绘画基本轮廓与调子的线条、色彩、笔触等。在西画传统中,绘画的形式常常淹没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的经典观念确定了“形式”服务于“内容”的从属地位,在长期的审美鉴赏中,对于形式的肯定仅在于与所呈现内容的契合程度,而基本无其独立地位。在西方,之于纯形式的绘画实践成熟于现代美学确立之后的近两百年,在中国大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此番意识的普遍觉醒又要晚至近乎百年之后。形式美感的发现对于徐茂平绘画风格的发展极具意义,纯形式意义上的美学追求也成为他绘画中尤为突出的特点之一,事实上,徐茂平画作所表现出的形式美感也独具特色:他的形式并未像许多画家那样停留于一种之于形式本身的简洁化的迷恋,相反,苍劲的笔触层层堆叠,笔力间挤压的线条曲回折转,浓重的色块交互密布,笔触、线条、色彩间形成的有机互动予人缜密、紧张、甚至沉重的视觉冲击感——表面看来,这些似乎已然构成画面的全部,然而,这“全部”又仿佛处于从未停止过的律动之中,在画作的形式美感中视、听、嗅、味、触五觉的遐思空间被悄然建立,它们逐渐引领观者进入另一个画界,此时的“形式”以自立于画面最外层的姿态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却也已不再止于形式本身。

《曙》规格:60×50cm

《都市!都市》规格:60×80cm

《都市之暉》规格:100×120cm

《律動》规格:100×120cm

《遠古的傳説》规格:200x100cm

形式勾勒的意义表征(内容)与形式的游戏状态。静观徐茂平的画作之后并不难发现,其画面形式并非指向绝对的抽象意境,山河、长城、水乡、城市、节律···之类隐约的具象轮廓内含其中,这不是观者的臆想,而是画家有意为之,从其系列作品名称中即可了解:《壮哉山河系列》、《梦吟长城系列》、《情系江南系列》、《都市情怀系列》、《抽象感怀系列》等。不同于写实油画将具象奉为主导,也不同于抽象油画对于具象的完全消解,徐茂平在形式之外仍有所指向,对此他采用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处理方式:在画面夸张而粗犷的形式美感之下勾勒出浅浅的具象,延绵的山河,蛐蜿的长城,悠悠的水乡,熙嚷的城市,起伏的节拍——那些原本属于“内容”的具象体的明晰性与稳定性被完全颠覆了,徐茂平借由这种“出于形又隐于形”的方式营造出一种现实情境的漂浮感与消失感,这些原本由形式勾勒的意义表征,亦即内容本身不再压到形式而傲然自立,相反,它们以若即若离的状态被保函于形式之中,这种瓦解式的保留状态意图诠释的恰是画家关乎形式与内容的观念立场,引用现代语言学“能指”与“所指”的理论概念,作为形式的“能指”与作为内容的“所指”既逐一对应着,也在对应中相互游戏,这样一种游戏状态亦是形式与内容在平等的立场下导向美学情感的唯一可能。

《中國戯劇》规格:100x80cm

《戯曲感懐之一》规格:60x80cm

《戯曲感懐之二》规格:60×80cm

《戯曲感懐之三》规格:100x80cm

《戯曲感懷之四》规格:150x120cm

“有意味的形式”终于自由情感的表达。美是什么?追逐美的历程,有人说美在内容、在形式;有人说美在两者的关系;还有人说美在理想,甚或理念···在徐茂平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已经看到他对于“有意味的形式”概念的追求与书写,首先他肯定了形式的重要地位,其次他在形式之外寻找到了内容的存在方式,并展现出两者颇具哲学意味的游戏状态,至此之外,一种“美”也将被揭示出来。了解徐茂平的人知道,他虽习画于当代中国,但深造于受古代中国深刻浸染的日本,虽作西画也受西画影响,但其内在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特别老庄一脉诉诸自然的自由情怀深刻认同,他对形式美感的不予余力像是对于“大象无形”的觉知,他对形式与内容存在状态的再定位像是对于“运化相生”的洞察——而这一切之所终莫过于一种情感的表达——是面向神秘自然的高昂颂歌,是面向沧桑历史的深沉吟咏,是面向氤氲江南的切切感怀,是面向霓虹都市的缓缓叙事,也是面向抽象律动的澎湃激情···徐茂平渗透于画作中的情感非但是遮掩不掉的,更可言为酣畅淋漓,他用形式的夸张来体现挚情,以内容的漂浮来表达波动,最终在两者的游戏状态中倾泻出【自由】的内在体验,这就其任一系列作品的画作察之,皆为明显。

《自然之韵一風雨如盤》规格:150×200cm

《雲蒸霞蔚两聨畫》规格:150x400cm

《自然之韵-山雨欲来》规格:200x150cm

《滂沱》规格:200x150cm

现代美学之父将“美”定义为“表象”在与“知性”的自由游戏状态中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所导向的那个情感状态——那是人对于自由的体达状态,是含蕴于心的纯粹愉悦。徐茂平的艺术追求,在其对于“有意味的形式”的持续探索中,竟以西方式的表达,中国式的沉思归同于此,看似偶然,但又何尝不是一位艺术家对于美之为美的敏感,而于徐茂平而言,他的作品或者不过是其本真心灵的理想,不过是一件自然而平实的事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