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原》

 野之老 2019-05-14

十二原,也就是人体经脉各自的十二个原穴。之所以要将其单独列出来,当然是因为这些穴位在针刺治疗疾病时,其作用和地位都非常非常地重要。所以经文才有云:“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那么,何谓“原穴”?按经文的意思是说,人体的五脏,在外与六腑相呼应并互为表里;也就是说,人体六腑与五脏之气是表里相通的。而六腑与五脏之气相应的,还有十二个原穴。这十二个原穴的经气,它们各自的输注之源,多出自于人体两肘与两膝以下的四肢关节部位。而这些分布在人体四肢关节以下部位的十二个腧穴,也就是所谓的“十二原”,针刺时都可以用来治疗五脏的疾病。


对此“十二原”,经文进一步解释道:“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归纳一下,这段说了三层意思:第一,生理上,此十二原穴,乃是人体五脏禀受自然之三百六十五节,而气化吸收后的营养精微物质,注布于体表的部位!第二,基于这样的生理特点可知,人体五脏有病时,其病理变化自然就会反映在此“十二原穴”上;这也就决定了,凡五脏发生的病变,针刺时都应当取此十二个原穴来治疗。第三,病理上,此十二原穴各有其相应的脏腑,因此,通过此十二原各自穴位上所反映出来的病象,当然就可以了解并推断出人体相应脏腑的受病情况了。


接下来便就是具体的十二原穴了。五脏中的心肺两脏,它们位于人体胸膈以上,位为上阳位;但阳位也还是可分阴阳的。其中阳位中的少阴是肺脏,其原穴是太渊,左右共有两穴;而阳中的太阳是心脏,其原穴是大陵穴,左右两侧同样也是两穴。至于五脏中的肝、脾、肾三脏,它们都位于胸膈以下;下位属阴,但此阴位同样也可以再分出阴阳来。其中的阴中之少阳是肝脏,其原穴为太冲,左右共两穴;阴中之至阴是脾脏,其原穴为太白,左右两穴;阴中之太阴是肾脏,其原穴为太溪,左右共计两穴。另外特别地,除五脏之外,在胸腹部的脏器附近,还有膏和肓的两个原穴!膏的原穴叫鸠尾,属任脉,只有一穴;肓的原穴为气海,属任脉,同样也只有一穴。总结以上,五脏共十穴,加上膏和肓的各一穴,合计共十二穴,即所谓的“十二原”。人体的这十二原穴,都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故而可以用以针刺治疗人体五脏六腑的各种疾患。举例说明,比如凡是患有腹胀病患的,针刺治疗时就当取足三阳经,即取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原穴予以治疗。而凡患有完谷不化的泄泻病证时,针刺治疗则当取足之三阴经,即取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进行治疗。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篇中所指的十二原穴名称,乃是由五脏的十穴和膏、肓的各一穴组成,而并没有六腑所属的原穴。但在《灵枢-本输第二》中,“十二原”则分别指六腑的原穴。而后世所通称的“十二原”,则是将《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第一》中所指的五脏原穴与《灵枢-本输篇第二》篇中所指的六腑原穴合计,再加上心经之神门穴而组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