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3D打印以高科技产业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在2013年后的媒介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而实际上,3D打印在本质上仍是制造技术的一种。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但产业规模仍然不到整个制造业的一个零头。 汽车制造,在制造业中可谓是规模最大、综合要求最高。若3D打印有朝一日在汽车领域广泛应用,那我们就可以说3D打印真的站稳脚跟了。那么,3D打印离汽车制造还有多远呢? 盘点3D打印的汽车应用一、快速原型 3D打印最早的时候,叫做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原因在于:那时候它唯一的用途就是做快速原型,也就是设计验证、装配验证、功能验证等。 近年来,3D打印进入汽车行业,最自然而然的方式就是快速原型。对汽车企业来说,用3D打印做快速原型,不一定更便宜,但一定会节省时间。对于车型研发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3D打印仪表盘壳体 图片来源: 武汉萨普 3D打印+后处理 电子电器系统壳 金属3D打印:可以进行功能验证 总体来说,3D打印以快速原型的角色进入汽车行业,是相对较为深入的。但是,这些应用总体来说是替代性的,而非是革新性的。3D打印的野心不止于此。 二、个性化定制3D打印可以个性化定制,为每个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汽车。然而,这同时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部分成本买单呢? 宝马Mini Cooper的一个成功案例给出了答案: 宝马Mini Cooper的3D打印定制 首先通过宝马Mini Cooper的订购系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文字、图案。下单之后,会收到制作好的零件。不需要专门的技师,自己就可以安装。 不得不说,把自己喜欢的名字、图片刻在自己的爱车上,这种“官方改装”服务还是挺令人动心的。价格也不贵,才149欧元(总共4个部件,3D打印是其中两个)。 相对于快速原型,宝马Mini Cooper使用3D打印创造了新的价值,更具有启发性。 三、老爷车/事故车改装与修复这个逻辑很通顺,停产的老爷车如果坏了,修理起来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3D打印。 事故的拍卖车,部分零件也很难找,可能就需要3D打印派上用场。不同的是,事故拍卖车的修复,对成本更敏感——若修复成本比汽车残值还高,我何必修复呢? 这部分应用的资料我目前掌握得较少,以后找到了再补上。 四、直接打印汽车?美国的Local Motors公司宣称,直接3D打印汽车。这是一个宏大的口号,然而尚未对汽车业产生实质的影响:
Local Motor 3D打印汽车 中国XEV也是要3D打印汽车,很明显在商业模式上要比Local Motors想得更清楚一些,而且在设计上更能发挥出3D打印的优势。当然,要想落实到应用,这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详细见这篇文章 :关于3D打印汽车,我有1666字要讲https://zhuanlan.zhihu.com/p/34481531 突破汽车核心应用的关键点?如果你是一名汽车工程师,在看到上述4方面的3D打印应用之后,我猜你可能已经不耐烦了。其实,我也是汽车工程师,我都不耐烦了:无论是快速原型、个性定制、修理改装、外壳打印,这不过都是边边角角、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应用啊! 能不能讲重点呢? 如果要突破汽车的两个核心应用,逃不过两个关键词:量产与轻量化。 第一点很好理解,如果汽车的上千个零件中,没有任何一个是3D打印的,那怎么好意思说3D打印突破了汽车行业呢? 反过来,如果有任何一个不太小的零件使用了3D打印来制造,这一个零件的产值可能就超过了目前3D打印整个行业。 然而,想找到这个量产应用的点,何其困难?
除非,3D打印能创造独特的价值。 有人逐个考查过上的汽车每个零件,得到的结论是:目前车上的所有零件,3D打印都比不过传统制造工艺。 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设计与工艺是密不可分的,车上所有的零件都是依据传统制造工艺设计的,3D打印能比得过那就奇了怪了! 如果想找到3D打印有优势的零件,必须要把设计与工艺结合起来! 为了方便理解,在此举个例子: ![]() 波动顿动力机器人后空翻 大家还记得这个灵活的机器人吗? 这是由Boston Dynamics开发的。可以理解的是,要实现这样的壮举,不仅需要牛逼的控制算法,机器人本身的轻量化也非常重要。 那些轻功不错的武侠人士,一般都不是胖子,不是吗? 波士顿副总裁亚伦桑德斯指出,轻量化的秘密,就在于3D打印。3D打印出的钢、铝,并不会比冲压、铸造出来的密度更低,要想实现轻量化,必须在设计上下功夫。 让我们看看3D打印让机器人的腿,获得了什么样的进化:
![]() 回到汽车行业,燃油汽车的轻量化可以减少油耗与污染,而电动汽车的轻量化更为重要——可以缓解续航问题。 尽管存在潜在的需求,但将3D打印应用到汽车行业还是困难重重。除了3D打印技术本身需要在成本、速度上进一步提升之外,设计人才、设计软件的进化也刻不容缓。
![]() 总结所以说,这不仅仅是3D打印一个行业的事业,而是需要多个领域跨界融合,才能推动得快一些。 |
|